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施工日志作为记录施工现场全过程的重要文件,不仅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后期验收、结算、审计以及事故追溯的关键依据。因此,规范填写施工日志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明确责任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钢板桩施工中施工日志的填写流程与规范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施工日志的填写应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原则。每日施工结束后,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或专职资料员负责整理当日施工情况,并如实记录于施工日志中,不得事后补记或随意涂改。所有内容必须与现场实际相符,严禁虚构或隐瞒事实。
一、施工日志的基本内容构成
钢板桩施工日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日期与天气情况
每篇日志开头需注明施工日期(年、月、日)、星期及当日天气状况(如晴、雨、阴、雪等),并记录气温范围。恶劣天气对钢板桩打设质量影响较大,例如雨水可能导致场地泥泞、影响机械作业稳定性,低温可能影响焊接质量,因此天气信息是分析施工条件的重要参考。
施工部位与工程量
明确记录当日施工的具体区域、轴线位置或编号(如:A区-3#墩位、K0+120~K0+180段)。同时,详细登记完成的钢板桩数量、长度、型号(如拉森Ⅳ型、SP-IV等)及总延米数。若涉及接桩或切割,也应注明处理方式和数量。
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
记录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类型、型号及运行状态,如振动锤型号(DZ90、DZ120等)、打桩机编号、吊车吨位等。同时列出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及特种作业人员(如焊工、起重工)的数量与姓名,确保可追溯性。
施工工艺与过程控制
描述当日主要施工工序,如导梁安装、定位放线、钢板桩插打、垂直度调整、接头焊接、送桩到位等。重点记录关键参数,包括:
材料进场与检验情况
登记当日进场的钢板桩批次、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及出厂合格证编号。同步记录监理单位是否参与验收,是否进行外观检查、壁厚测量及力学性能抽检,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如有不合格品退场,须注明处理情况。
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
若施工中出现倾斜、断裂、无法下沉、邻近结构变形等问题,必须如实记录发生时间、位置、原因初步判断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拔出重打、加固支撑、暂停施工等)。同时记载与监理、设计单位沟通情况,是否召开专题会议,形成的技术处理方案等内容。
监理指令与其他单位协调事项
记录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指令,如整改通知、停工令、变更建议等,并说明执行情况。此外,涉及与其他单位(如土建、管线迁改单位)交叉作业时,应简要说明协调情况及影响。
影像资料附注
虽然施工日志本身不包含图片,但应在相应条目后注明“已拍摄现场照片若干,存档于XX文件夹”,以便日后查阅对应影像资料,增强记录的可信度。
二、填写规范要求
三、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部分项目存在日志内容空洞、流于形式的问题,如仅写“正常施工”、“继续打桩”而无具体数据支持。此类做法严重削弱日志价值。应杜绝此类现象,做到事事有据、项项可查。
此外,在钢板桩围堰或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还应关注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必要时引用监测数据补充至日志中,体现动态管理理念。
综上所述,钢板桩施工日志不仅是日常工作的记录工具,更是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执行力的重要载体。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填写,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责任界定中的重要作用。各参建单位应高度重视施工日志的编制工作,将其作为常态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