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各类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建设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环保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后,钢板桩施工设备的退场及结算工作便成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科学、规范地完成退场结算流程,不仅能有效控制成本,还能避免后期纠纷,保障各方权益。
一、退场前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办理退场手续之前,施工单位需提前与钢板桩租赁公司或设备供应方进行沟通,明确退场时间、地点以及运输方式。通常,双方会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安排退场计划。为确保退场顺利,施工单位应组织现场人员对钢板桩及相关设备(如振动锤、吊车、辅助工具等)进行全面清点和检查。重点核查钢板桩的数量、规格、长度、是否有明显变形、破损或锈蚀情况,并拍照留存作为后续核对依据。
同时,需确认施工现场是否具备退场条件,例如道路通畅、堆放区域清理完毕、周边无施工干扰等。若存在部分钢板桩仍需继续使用或延期退场的情况,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并协商延期费用,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结算争议。
二、设备退场与现场交接
退场当天,租赁单位或其委托的运输团队将抵达施工现场。双方代表(通常是项目负责人、材料员、监理及租赁方现场人员)应共同到场,监督退场全过程。钢板桩按型号分类装车,每车装载完毕后由双方签字确认《退场清单》,清单内容包括:桩型、数量、长度、车号、退场时间、签收人等信息。此清单是后续结算的重要凭证,务必真实、完整。
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损坏、丢失或无法拔出的钢板桩,需在现场明确标注并记录具体情况。无法拔出的桩体应提供位置图、影像资料及原因说明(如地质异常、碰撞破坏等),作为减损或赔偿认定的依据。若涉及第三方责任(如土方单位操作不当造成损坏),也应保留相关证据,便于后续追责或分摊费用。
三、费用核对与结算流程
退场完成后,进入费用核对阶段。该环节是整个退场流程的核心,直接影响最终结算金额的准确性。费用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租赁费用核算
根据合同约定的计费方式(按天/月/吨计租),结合钢板桩实际进场与退场时间,计算租赁周期。注意区分不同型号、规格的单价差异。部分合同采用“从打桩开始至拔桩完成并清场为止”的计费模式,需精确记录关键时间节点。
损耗与赔偿费用
对于退场时发现的损坏或缺失钢板桩,按合同约定的赔偿标准进行计价。常见赔偿方式包括:按市场重置价赔偿、按折旧率计算、或收取维修费用。轻微变形可通过校正修复处理,费用由租赁方承担或双方协商分摊;严重变形或断裂则视为报废,需全额赔偿。
附加服务费用
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费、吊装费、现场配合人工费、延期使用费、特殊地质条件下增加的施工难度补贴等。此类费用需依据实际发生情况及合同补充条款逐一核对,避免重复计费或遗漏。
押金与预付款抵扣
若前期已支付押金或预付款,应在最终结算中予以扣除。结算单应清晰列明各项费用明细、已付款项、应付/应退金额,并附上退场清单、签收单、现场照片等支撑材料。
四、结算确认与资料归档
所有费用核对无误后,双方签署《钢板桩退场结算确认书》。该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应包含项目名称、合同编号、结算周期、各项费用明细、总金额、支付方式及期限等内容。建议加盖公章以增强约束力。
结算完成后,相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包括:原始合同、发货单、退场清单、现场照片、结算单、发票等。这些资料不仅是财务审计的依据,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争议提供证据支持。
五、注意事项与建议
在整个退场结算过程中,建议施工单位做到“三及时”:及时沟通、及时清点、及时确认。避免因拖延导致记忆模糊或人员变动引发争议。同时,应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边界,减少推诿。
此外,随着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对钢板桩的进出场、使用状态、维修记录等进行动态跟踪。通过扫码或RFID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结算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总之,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设备退场结算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多方协调与精细管理。只有严格执行流程、细致核对费用、规范签署文件,才能确保结算公平、透明、高效,为项目圆满收官画上句号。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