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和支护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管廊等工程。广州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密集,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提升施工现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应急救援演练具有重要意义。
演练的首要环节是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演练前应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总指挥,下设技术组、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和警戒疏散组。各小组需提前熟悉应急预案内容,明确各自职责。例如,技术组负责分析事故原因并提供技术支持;抢险组负责现场救援与设备操作;医疗救护组准备急救药品和担架,模拟伤员救治流程。
场景设计是演练成功的关键。结合广州地区常见地质特点(如软土层、地下水丰富)及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典型风险,设定以下三种主要演练场景:
第一种场景为“钢板桩打设过程中突发塌孔”。模拟在锤击或静压沉桩时,因周边土体失稳导致局部塌方,一名作业人员被埋。此时,现场安全员立即吹响警报,启动应急预案。警戒组迅速封锁事故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抢险组携带铁锹、液压顶撑等工具赶赴现场进行挖掘救援;医疗组待伤员救出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并模拟呼叫120送医。同时,技术组分析塌孔原因,提出加固措施,如增设临时支撑或注浆稳定土体。
第二种场景为“基坑渗漏引发涌水”。模拟在拔除钢板桩或基坑开挖阶段,出现明显渗水点并逐步发展为涌水,威胁基坑结构安全。发现险情后,现场负责人第一时间上报指挥中心,启动二级响应。抢险组迅速搬运沙袋、防水布进行封堵,并启用备用抽水泵排水;技术组评估基坑稳定性,决定是否需要回填部分土方以平衡内外压力。整个过程强调快速反应与多部门协同,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险情。
第三种场景为“机械伤害事故”。模拟履带吊在吊装钢板桩时因操作不当导致钢丝绳断裂,桩体坠落砸伤附近工人。事故发生后,操作员立即停止作业,按下紧急停机按钮。通讯组向指挥中心报告时间、地点、伤亡情况;警戒组隔离危险区域,防止二次伤害;医疗组对“伤员”进行创伤评估,使用夹板固定疑似骨折部位,并通过担架转移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车辆。事后还应模拟事故调查流程,调取监控录像,分析操作失误原因,强化安全培训。
演练过程中需注重真实感与规范性结合。所有参演人员须穿戴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装备,使用真实的救援器材,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应急预案》和《安全生产法》要求执行。同时,安排专人记录各环节响应时间、协调效率和处置效果,便于后续总结改进。
演练结束后,应召开总结会议,重点评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二是各小组联动是否顺畅;三是救援措施是否科学有效;四是应急预案是否存在漏洞。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如个别人员对逃生路线不熟悉、应急物资摆放位置不合理等,应及时修订预案,补充培训内容。
此外,建议将此类演练纳入常态化管理机制,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演练,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演练(如消防、触电、高处坠落等),并通过视频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对于新进场工人,必须完成岗前安全教育和应急知识考核后方可上岗。
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应急救援演练,不仅能提高施工团队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还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特别是在广州这样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的城市,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和应急准备,是保障拉森钢板桩施工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唯有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施工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