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施工中,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护岸、地下管廊等工程领域。然而,由于施工环境复杂、管理不规范或操作不当,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钢板桩倾斜、变形、支撑体系失稳、周边建筑物沉降、人员高空作业风险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坍塌、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隐患整改流程,并明确整改时限,实现闭环管理。
首先,安全隐患的识别是整改流程的第一步。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巡查制度,由专职安全员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重点检查钢板桩打入深度是否达标、锁口连接是否严密、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机械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临边防护是否到位等。同时,项目部应组织每周一次的联合安全大检查,邀请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利用专业仪器对钢板桩的垂直度、位移量、应力变化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记录在《安全隐患排查台账》中,明确隐患位置、类型、风险等级及初步处置建议。
其次,隐患确认与评估是确保整改措施科学合理的关键环节。对于一般性隐患,如个别钢板桩轻微倾斜或临时支撑松动,可由现场技术负责人会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确认并制定整改方案;而对于重大隐患,如整体支护结构出现明显变形、基坑侧壁渗水加剧或临近建筑出现裂缝等情况,则需上报至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论证。必要时应暂停相关区域施工,疏散作业人员,防止事态扩大。隐患评估过程中应采用“LEC法”(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率、后果严重性)进行风险量化评分,确定整改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接下来是整改方案的制定与审批。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应分级响应:一般隐患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重大隐患则需编制专项整改方案,内容包括整改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资源配置、应急预案等,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批。涉及结构安全的整改方案,还应征询原设计单位意见,确保技术可行性。例如,若检测发现钢板桩支护体系整体刚度不足,可能需要增加内支撑或锚索,此类变更必须经过设计复核并出具正式变更文件。
整改实施阶段要求责任到人、过程可控。每项整改任务必须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节点,实行“挂牌督办”制度。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队伍按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与安全监督,监理单位全程旁站,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例如,对已发生位移的钢板桩进行纠偏处理时,需采用千斤顶配合导向架缓慢校正,严禁野蛮施工。整改完成后,由项目部组织初验,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验收单》,并附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检测报告等资料。
最后是整改验收与闭环管理。一般隐患由项目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重大隐患则需由建设单位牵头,联合监理、设计、施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台账中销号,并将相关资料归档备查。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须重新分析原因,升级整改措施,直至彻底消除隐患。所有整改过程均应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为确保整改工作高效推进,必须明确整改时限。根据隐患风险等级,设定不同的整改周期:一般隐患应在24小时内完成整改;较大隐患不超过72小时;重大隐患原则上不超过7天,特殊情况需制定阶段性控制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备案。逾期未整改的,项目负责人将被约谈,情节严重的将启动问责程序,并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此外,广州地区主管部门近年来不断强化对深基坑及钢板桩工程的监管力度,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双控机制”(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定期报送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对于屡查屡犯、整改不力的项目,将采取停工整顿、行政处罚等措施,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总之,拉森钢板桩施工安全隐患整改是一项系统性、动态化的工作,必须坚持“早发现、快响应、严整改、重闭环”的原则,通过规范流程、明确责任、限定时间、强化监督,全面提升施工现场本质安全水平,为广州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