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广州地区广泛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临时或永久性挡土结构。其具有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优点,但在实际打桩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打桩受阻的情况,影响施工进度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科学分析受阻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
拉森钢板桩打桩受阻通常表现为沉桩困难、贯入度骤减、桩体倾斜甚至无法继续下压或锤击。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复杂、地下障碍物存在、钢板桩自身变形或锁口损坏、施工设备能力不足以及操作不当等。针对不同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首先,在发现打桩受阻的第一时间,应立即停止锤击或压桩作业,避免强行施工导致桩体断裂、设备损坏或周边地层扰动。随后,现场技术人员需对受阻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记录当前贯入深度、锤击次数(或压桩力)、桩体垂直度变化,并通过测量仪器确认是否出现偏移或倾斜。同时,应查阅地质勘察报告,核对当前地层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如是否存在孤石、老基础、密实砂层或风化岩层等硬质障碍。
若初步判断为地下障碍物所致,可采用小口径钻探或地质雷达探测手段进行精确定位。对于浅层障碍物(如混凝土块、钢筋等),可开挖清除后再继续施工;若障碍物埋深较大且体积较小,可尝试调整打桩顺序,绕开障碍区域,或采用振动锤配合高压水冲法辅助下沉。对于大块孤石或岩石层,则需评估是否改用嵌岩桩或其他支护形式,必要时请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变更。
其次,检查钢板桩本身状态也至关重要。常见问题包括锁口变形、桩身弯曲或连接处锈蚀卡死。一旦发现锁口不顺畅,应用专用润滑剂涂抹并用锁口对正工具校正,严禁强行打入以免造成连锁卡死。若单根桩体已明显变形,应果断更换新桩,防止影响整排桩的连续性和密封性。此外,施工前应严格检查每根钢板桩的质量,确保无裂纹、无扭曲,锁口通顺,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
再者,施工设备的选择与匹配同样不可忽视。部分项目因租赁设备功率不足,导致在进入较硬土层后无法继续贯入。此时应评估现有机械的激振力或压桩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设备能力不足,应及时更换更大吨位的振动锤或静压机。同时,注意锤与桩头的连接是否牢固,避免能量传递损失。在软硬交界地层中,可采用“间歇式锤击”方式,即锤击一段时间后暂停,让土体应力释放,再继续施打,以减少阻力累积。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监测。设置沉降观测点和位移监测仪,实时掌握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沉降或位移超限,应立即停工并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采取回灌、支撑加固等补救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最后,所有应急处理措施均应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并做好详细施工记录,包括处理方法、使用设备、耗时及效果评估等,以便后期追溯和经验总结。涉及设计参数调整的,必须经原设计单位复核确认,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多样,地下水丰富,加之城市建设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拉森钢板桩打桩受阻的风险较高。面对此类问题,不能盲目强打,而应建立标准化的应急响应流程:先停机研判,再查因施策,结合地质探测、设备优化、材料检查与动态监测,综合应对。唯有如此,才能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施工单位也应加强前期勘察与技术交底,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从根本上降低打桩受阻的发生概率,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