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钢板桩施工因其高效、稳定、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建设等领域。然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扬尘、噪声和振动等环境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环保要求较高的城市如广州,如何科学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已成为工程建设单位必须重视的课题。
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度大,但城市建设活动频繁,加之近年来对空气质量要求日益严格,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扬尘污染防治政策。根据《广州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办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所有施工现场必须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工地围挡100%封闭、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场地100%硬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主要道路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这些规定为钢板桩施工中的扬尘控制提供了明确指引。
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的主要环节包括场地清理、土方开挖、钢板桩打设与拔除、材料运输等。针对这些关键节点,施工单位应采取系统化的环保管理流程。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编制专项环保施工方案,明确扬尘控制目标与责任人,并配备专职环保监督员进行现场巡查。同时,施工区域应设置连续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采用装配式彩钢围挡或PVC板,确保封闭严密,防止粉尘外溢。
其次,施工现场的道路和作业区必须进行硬化处理,主干道铺设混凝土或钢板路面,减少车辆行驶时带起的尘土。对于无法硬化的临时堆土区或待施工区域,应使用防尘网(≥2000目)全覆盖,避免风吹扬尘。此外,钢板桩材料进场后应集中堆放,底部垫高并用防水布遮盖,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泥浆污染。
湿法作业是控制扬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钢板桩施打前,应对作业面进行洒水预湿,特别是在干燥天气条件下,需增加洒水频率。施工现场应配置高压雾炮机、移动式喷雾车和固定喷淋系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降尘网络。例如,在打桩机周边设置环形喷雾装置,打桩过程中同步喷雾,可显著降低粉尘浓度。监测数据显示,合理使用雾炮设备可使PM10浓度下降40%以上。
车辆管理也是扬尘控制的重要环节。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自动洗轮机清洗,确保轮胎、底盘无泥土带出。洗车平台应设置沉淀池,实现污水循环利用,避免直排市政管网。同时,钢板桩运输车辆应采用封闭式车厢或加盖篷布,杜绝沿途抛洒。工地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检查车辆清洁状况,并建立台账记录。
在施工工艺方面,优先选用静压植桩机等低扰动、低扬尘设备替代传统锤击式打桩机。静压法通过液压系统将钢板桩缓慢压入土层,几乎不产生冲击振动和粉尘,特别适用于城市中心区或临近居民区的项目。若必须使用振动锤,则应加装隔音罩和除尘装置,并尽量安排在白天非敏感时段作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残留物,拔除的钢板桩应集中堆放并覆盖防尘网,等待回收再利用。裸露地面应在48小时内完成绿化或硬化,防止二次扬尘。整个施工周期内,建议安装在线扬尘监测系统,实时采集PM2.5、PM10、噪声等数据,并与监管部门联网,实现动态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部分重点工程已开始推行“智慧工地”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视频监控、环境传感器和AI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未覆盖裸土、未冲洗车辆等违规行为,并即时预警。这种数字化手段大大提升了扬尘治理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
总之,钢板桩施工的环保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制度建设、工艺优化、设备投入和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在广州这样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只有严格落实各项防尘措施,才能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未来,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钢板桩施工必将朝着更加低碳、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