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基坑工程中,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可重复利用性以及施工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铁、地下管廊、桥梁围堰及临江临海工程中。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敏感、工期紧张等因素,施工进度的科学管控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安全可控,必须建立系统化的施工进度管控流程,并对关键节点进行精准梳理。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
施工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进度管控的基础。首先,应组织技术团队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审查,结合现场地质勘察报告,评估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物影响,制定合理的打桩方案。其次,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机械设备选型、人员配置、材料进场计划等),并提交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时,需办理相关施工许可手续,协调交通、环保、城管等部门,确保合法合规开工。
在此阶段,关键节点包括:
该阶段通常耗时7至10天,若前期协调不力或审批延迟,极易造成后续工期压缩。
二、钢板桩施打阶段
进入正式施工后,拉森钢板桩的施打是核心环节。广州地区常见软土层较厚,易出现偏移、倾斜或下沉困难等问题,因此需采用高精度导向架配合液压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每根桩的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接头咬合严密,防止渗漏。
进度管控重点在于每日施工量的跟踪与调整。项目部应建立“日清日结”制度,记录当日完成桩数、累计进尺、设备运行状态及异常情况。对于密集建筑区或临近既有结构区域,需采取跳打法或静压植桩工艺,降低振动影响。
此阶段的关键节点包括:
该阶段周期视基坑周长而定,一般为15至25天。若遇孤石或地下障碍物,需启动应急预案,采用钻孔预处理或更换施工工法,避免长时间停滞。
三、支撑体系安装与基坑开挖配合
拉森钢板桩并非独立受力结构,其稳定性依赖于内支撑或锚索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广州多雨、地下水丰富的情况下,必须实现支护结构与土方开挖的紧密衔接。通常采用分层开挖、分段支撑的方式,每下挖2~3米即安装一道钢围檩和对撑/角撑。
进度管控中需特别关注交叉作业协调。例如,土方单位与支护单位的工作面交接时间、材料运输路线规划、夜间施工许可等均可能影响整体节奏。项目管理团队应利用BIM技术进行工序模拟,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节点包括:
该阶段持续时间较长,约为20至40天,是风险集中期,也是进度最容易滞后的时间段。
四、施工收尾与拔桩阶段
当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定高度并具备回填条件后,即可开始拔除钢板桩。在广州城区,拔桩常面临阻力大、噪音扰民等问题,宜采用振动小的液压夹头式拔桩机,并辅以注水减阻技术。
拔桩进度受回填进度制约,需与结构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同时,对可重复使用的钢板桩进行清理、矫正和分类存放,为后续项目储备资源。
关键节点包括:
此阶段一般耗时10至15天,若存在局部破损桩体难以拔出,需采用切割或静力拔除方式处理。
五、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
为保障上述各阶段有序推进,应建立以“周计划、日调度、实时纠偏”为核心的进度管理体系。借助项目管理软件(如Project或P6)绘制甘特图,设定里程碑节点,实行红黄绿灯预警机制。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分析偏差原因,及时调整人力与机械投入。
此外,引入智慧工地平台,集成视频监控、GPS定位、传感器数据,实现对打桩速度、设备效率、人员出勤的可视化监管,提升决策响应速度。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进度管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前端策划到末端执行全程把控,聚焦关键节点,强化协同联动,才能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建设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