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临时便道的修建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临近水域或交通不便的施工现场,合理规划并建设一条稳固、安全的临时便道,不仅能够保障各类施工机械的正常通行,还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隐患。本文将围绕拉森钢板桩施工中临时便道的修建流程及其对设备通行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修建临时便道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与地质评估。施工团队需对拟建便道区域的地表状况、地下水位、土层承载力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在软弱地基或淤泥质土地区,若不采取加固措施,重型设备极易造成地面沉降甚至陷车事故。因此,前期勘测结果将直接影响便道的设计方案和材料选择。
在确定了路线走向和结构形式后,便道的修建流程正式开始。第一步是清表作业,即清除地表植被、杂土、石块等障碍物,确保基础平整。随后进行原土碾压,利用压路机对裸露地基进行初步压实,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对于承载力不足的区域,还需进行换填处理,通常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或建筑弃土进行回填,并分层压实,每层厚度控制在30厘米以内,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接下来是便道基层的铺设。一般情况下,临时便道采用双层结构:下层为30~50厘米厚的碎石垫层,起到扩散荷载、排水和防冻的作用;上层则铺设20~30厘米厚的粗粒沥青混合料或混凝土预制块,增强表面抗压和耐磨性能。在某些特殊工况下,如临近河道或长期积水区域,还可考虑在便道底部设置土工格栅或土工布,以增强整体抗剪强度,防止不均匀沉降。
便道宽度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考虑到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常用的履带式打桩机、挖掘机、吊车及运输车辆的通行需求,便道净宽不应小于6米,两侧应预留适当的安全距离。若为双向通行,则宽度宜扩展至8米以上,并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和导向标线。同时,便道纵向坡度应控制在8%以内,横向设1%~2%的排水坡,避免雨水积聚影响通行安全。
在便道修建完成后,需进行通行测试和承载力验证。通常先由轻型车辆试运行,观察路面是否有明显变形或裂缝,再逐步引入重型设备。对于打桩机等超重机械,建议在其行进路径上加铺钢板或使用临时钢栈桥,进一步分散集中荷载,保护便道路面结构。此外,施工期间应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及时修补破损路段,清理排水沟渠,确保便道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通行方面,合理的调度管理同样不可忽视。由于拉森钢板桩施工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所需的机械设备各不相同。例如,在插打阶段主要依赖振动锤和履带吊,在围檩安装阶段则需要叉车和电焊机配合。因此,应根据施工进度制定科学的车辆进出计划,避免多台大型设备同时作业造成拥堵或相互干扰。必要时可设置临时会车区或单向循环通道,提升通行效率。
另外,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同步落实。便道边缘应设置警示桩或护栏,夜间配备照明设施;在临近深基坑或临水段,还需增设防滑条和防坠网。所有驾驶员和操作人员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便道限速规定和应急处置流程,杜绝疲劳驾驶和违规操作。
综上所述,临时便道作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生命线”,其修建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进度与安全。从前期勘察到结构设计,从材料选用到后期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心组织、严格把控。只有建立起一条坚实可靠、畅通高效的临时通道,才能确保各类施工设备顺利进场、精准作业,最终实现拉森钢板桩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