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各类市政工程、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及临时围堰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材料,已被广泛应用。其具有施工速度快、止水性能好、环保性强等优点,尤其适合软土地层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本文结合广州地区多个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系统总结拉森钢板桩施工的技术流程与关键控制要点,旨在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可复制的技术参考和经验沉淀。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拉森钢板桩顺利实施的基础。首先,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重点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广州地区普遍为软土层(如淤泥质土、粉质黏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因此必须通过地质钻探报告明确土层参数,为打桩设备选型和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应完成钢板桩的选型与进场验收。常用型号包括U型拉森Ⅳ、Ⅵ型,具体选择需根据基坑深度、侧向土压力及止水要求综合确定。进场时需检查钢板桩的外观质量,确保无明显变形、裂缝或锈蚀严重现象,并进行锁口通条试验,保证拼接顺畅。
同时,施工方案编制与专家论证不可忽视。特别是深基坑项目,必须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等规范进行设计验算,并组织专家评审,确保方案安全可行。
二、测量放线与导向架安装
准确的测量放线是保证钢板桩直线度和垂直度的前提。采用全站仪或GPS定位系统,依据设计图纸放出钢板桩轴线,并设置控制点和标高基准点。对于长距离连续施工,建议每30米设置一个校核点,防止累积误差。
导向架(导梁)的安装至关重要,通常采用双层工字钢或H型钢焊接成框架结构,固定于预先埋设的定位桩上。导向架不仅控制钢板桩的平面位置,还能有效引导打桩方向,减少倾斜。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应加强导向架基础处理,防止沉降导致偏位。
三、钢板桩沉桩施工
沉桩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环节。广州地区多采用振动锤打桩机进行沉桩作业,其效率高、噪音相对可控,适用于城市密集区。施工中应遵循“先角桩、后边桩、对称施打”的原则,避免单侧推进引起结构偏移。
打桩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或电子倾角仪进行动态监控,发现偏差及时纠偏。当遇到硬夹层或孤石导致下沉困难时,可采取预钻孔引孔辅助措施,但引孔直径应略小于桩宽,防止锁口脱开。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锁口润滑处理。在每根桩插入前,应在锁口内涂抹专用止水润滑脂,既能减少摩擦阻力,又能增强接缝止水效果,防止渗漏。
四、基坑开挖与支撑体系配合
钢板桩合拢并形成封闭结构后,方可进行分层开挖。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分层、分段、对称、限时”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米,且应及时安装内支撑或锚索。支撑体系的设计应与钢板桩协同受力,避免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失稳。
在广州某地铁附属结构施工中,曾因支撑安装滞后导致钢板桩出现较大侧向位移,后通过增设临时斜撑和加强监测得以控制。因此,强调工序衔接的紧凑性和现场调度的灵活性尤为关键。
五、降水与止水措施
尽管拉森钢板桩本身具备一定止水能力,但在高水位软土区仍需配合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降水井布置应合理,确保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0.5米以上。同时,在锁口处可注入膨润土浆液或聚氨酯密封剂,进一步提升止水性能。
若发现轻微渗漏,可用棉纱+快速水泥封堵;严重漏水则需采用高压旋喷桩或注浆补强,必要时回填反压,确保安全。
六、拔桩与回收利用
主体结构完成后,进入拔桩阶段。优先选用液压振动锤,自下而上缓慢起拔,避免扰动周边土体。拔桩后形成的空隙应及时注浆填充,防止地面沉降影响邻近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拉森钢板桩具备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经清理、矫正和防腐处理后,可在其他项目中再次投入使用,显著降低工程成本,符合绿色施工理念。
七、经验总结与改进建议
通过多个项目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一是前期地质调查必须详实,盲目施工易引发险情;二是设备匹配要合理,过大的激振力可能导致桩体损坏;三是全过程监测不可或缺,包括位移、沉降、支撑轴力等数据采集,做到信息化施工、动态调整。
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和BIM协同管理的推广,拉森钢板桩施工将更加精细化、数字化。建议建立企业级施工数据库,积累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工艺参数,推动技术标准化与经验传承。
综上所述,拉森钢板桩在广州地区的应用已趋于成熟,但唯有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强化细节管控,才能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施工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