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基础建设工程日益增多,支护工程作为深基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与进度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安全性与施工效率。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在地铁、桥梁、地下管廊等项目中广泛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本文将围绕广州某重点工程项目中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的进度检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该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为新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一部分,基坑深度约为8米,总长度约600米。根据地勘报告显示,场地内土层主要由杂填土、粉质黏土及淤泥质土构成,局部存在砂层,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坑开挖和支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多方比选,施工单位最终决定采用U型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护,具有施工速度快、止水性能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符合本项目的工期紧、环保要求高的特点。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被划分为三个施工段同步推进,每段长度约为200米。计划从2024年11月1日开始打桩作业,至2024年12月15日完成全部支护结构施工,总工期预计为45天。施工过程中需配合降水井布置、土方开挖及支撑系统安装等工作,确保各工序衔接顺畅。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已完成第一段(K0+000~K0+200)的钢板桩打设及支撑安装工作,累计完成钢板桩打入长度约210米,共计使用SP-IV型拉森钢板桩约900根;第二段(K0+200~K0+400)正在进行钢板桩插打作业,完成率约为75%;第三段(K0+400~K0+600)因部分区域尚未完成地下管线迁移工作,暂未启动施工,仅完成场地平整及临时排水沟设置。
从整体来看,实际施工进度较原计划略有滞后,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项目沿线涉及多家产权单位,地下管线种类繁多,迁移周期较长,导致部分施工段迟迟无法进场作业,影响了整体施工节奏。
进入11月以来,广州地区连续出现降雨天气,施工现场泥泞严重,机械设备难以正常作业,造成部分工序延误。
施工单位初期投入的液压振动锤数量偏少,且在第一段施工完成后未能及时转移至第二段,造成第二段施工效率下降。
部分施工班组之间沟通不够及时,导致钢板桩运输、堆放与打桩作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影响施工连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部已采取以下措施以加快施工进度并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外部协调:成立专项协调小组,积极对接各管线权属单位,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并落实责任到人,力争尽快完成剩余管线迁移任务。
优化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顺序,优先安排具备施工条件的段落进行作业,同时增加夜间施工班次,延长有效作业时间。
加大资源投入:新增两台高性能液压振动锤及配套运输车辆,确保钢板桩打设作业能够多点同步推进,提升施工效率。
强化现场管理:建立每日进度例会制度,明确各班组当日任务目标,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窝工现象发生。
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或突发情况,提前准备应急物资和备用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连续性和安全性。
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项目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及相关规范标准,钢板桩进场前均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复核,打桩过程中采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监测,确保桩体顺直、咬合紧密。同时,安排专职安全员全天候巡查,严格落实动火审批、临边防护、用电安全等管理制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体而言,尽管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州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仍保持稳步推进态势。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加强进度管理和资源配置,力争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完成施工任务,为后续主体结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