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显得尤为关键。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在深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环保性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如接缝止水性能不足、打入困难、拔出变形等问题。因此,针对广州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对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系统性的改进,已成为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的迫切需求。
首先,从地质条件来看,广州地区普遍分布有较厚的淤泥层、砂层及软弱土层,地下水位较高,这给钢板桩施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传统施工方法中,钢板桩打入时容易出现偏移、锁口撕裂等问题,影响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为此,在施工前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结合CPT(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数据,精确评估地层承载力和可打性。同时,采用先进的导向架装置和液压振动锤设备,提高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效率,减少施工扰动。
其次,钢板桩之间的锁口连接是影响支护结构止水性能的关键部位。在广州潮湿多雨、地下水丰富的环境下,若锁口密封不严,极易造成渗漏,进而引发基坑涌水、流砂等问题。对此,可在钢板桩插打过程中同步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或膨润土泥浆,增强锁口处的密封效果。此外,还可考虑在锁口内侧设置橡胶止水条,形成双重防水屏障,有效防止地下水渗透。
再者,钢板桩支护体系的设计应更加注重整体受力分析与动态调整。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基于静态荷载计算,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工况。建议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有限元模拟手段,对支护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通过实时监测钢板桩的变形、应力变化以及周围地表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布置和预加轴力,确保支护体系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在施工组织方面,合理的工序安排和技术管理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广州地区施工周期紧张,且常受天气因素影响,因此需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并预留足够的应急处理时间。例如,在雨季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排水措施,避免雨水浸泡基坑边坡;在夜间施工时,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和安全警示装置,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对新型设备和工艺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最后,钢板桩的回收与再利用也是技术改进的重要方向之一。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支护材料,其经济性和环保性优势明显。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拔桩困难、桩体变形等问题,导致部分钢板桩无法再次使用。为此,应在拔桩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采用高压水冲辅助、润滑剂涂抹等措施降低拔桩阻力。同时,拔出后的钢板桩应及时清理、修复并分类存放,为后续工程提供高质量的周转材料。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施工技术仍存在诸多可优化的空间。通过加强前期地质勘察、改进施工设备与工艺、强化结构受力分析、优化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完善材料回收机制,可以显著提升支护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未来,随着智能化施工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将在广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