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各类工程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河道整治、桥梁基础等施工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以广州某重点项目的拉森钢板桩施工为案例,进行全过程复盘,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本次项目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施工内容包括地下车库基坑支护及周边道路改造。考虑到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软且临近既有建筑群,项目团队决定采用U型拉森钢板桩进行围护结构施工。整体施工周期约45天,共完成钢板桩打设约3200延米,最大打入深度达18米,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回顾整个施工过程,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总结:
项目启动前,技术团队对地质勘探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周边环境进行了多次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式打桩机的施工方式,并提前完成了施工场地平整、临时排水系统设置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等工作。这些准备工作有效保障了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
在实际施工中,项目部实行“分段作业+流水施工”的模式,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作业段,每段安排专人负责协调打桩、焊接、支撑安装等工序。通过科学安排机械与人员配置,确保各工序无缝衔接,避免窝工现象。同时,建立日报制度,及时掌握进度偏差并调整资源分配,从而实现整体工期可控。
钢板桩进场后,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及材质抽检。施工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控桩体垂直度,确保偏差控制在±1%以内;对于接头部位,采用满焊处理并进行防腐涂层修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此外,项目还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阶段性质量评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项目现场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围挡,并配备专职安全员进行巡查。针对夜间施工情况,制定了专项照明方案,并加强用电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同时,采取洒水降尘、封闭运输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尽管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地段因地下障碍物较多,导致钢板桩难以正常打入,需反复拔除清理后再重新施工,影响了施工效率。其次,由于雨季影响,局部区域出现积水,造成机械无法进入作业面,延误了关键节点。再次,个别操作人员对设备使用不熟练,导致初期施工质量不稳定,后期虽经培训改善,但已对进度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类似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加强前期勘察与风险预判,特别是对地下管线、旧基础等隐蔽障碍物的识别,必要时可采用探地雷达或钻孔取样等方式提高准确性。二是完善应急预案,针对天气变化、突发故障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连续性。三是强化技术交底与岗前培训,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与质量标准,提升整体施工水平。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前期精心策划、施工组织有序、质量管控严格及安全文明施工到位。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将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改进。希望通过此次复盘,能够为行业内同仁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共同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基础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