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森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其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其中,深水围堰的设计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施工效率。特别是在止水防渗和抗风浪两个方面,深水围堰的科学设计和合理施工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核心环节。
在深水围堰建设中,止水防渗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要求之一。由于围堰往往设置于水流速度较快、地质条件复杂的水域环境中,如何有效防止外部水体渗透进入施工区域,是保障基坑干燥、安全作业的前提。为此,工程通常采用多层防护结构,结合钢板桩、高压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多种技术手段形成复合防渗体系。钢板桩因其良好的刚性和连接性能,常被用于构筑围堰主体结构,而高压旋喷桩则能有效填充土体空隙,提升整体地基的密实度与抗渗能力。此外,在围堰底部与原状土交界处,常采用注浆加固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止水效果。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地下水渗透压力,避免因渗流导致的边坡失稳或管涌等安全隐患。
除了止水防渗外,抗风浪设计同样是深水围堰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尤其是在沿海或水库等开放水域中,围堰不仅要承受静水压力,还需抵御风浪冲击带来的动荷载。这种动态作用力往往会对围堰结构造成周期性冲击,增加结构疲劳损伤的风险。因此,在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风浪的频率、波高、周期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气象资料进行结构动力分析。为增强围堰的整体稳定性,通常采用加长打入深度、设置斜支撑或锚固系统等方式来提高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同时,在围堰迎水面铺设消能护面材料,如混凝土板、块石护坡等,可以有效吸收风浪能量,减少对结构本体的直接冲击。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深水围堰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运行,还需要采取一系列辅助措施。例如,在围堰内部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出可能渗入的少量水体,保持施工区干燥;在围堰外围布置监测仪器,实时掌握围堰位移、应力变化等参数,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此外,考虑到围堰在使用期间可能会遭遇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雨等,工程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临时加固措施、人员撤离机制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从材料选择角度来看,深水围堰所使用的钢材、混凝土及其他辅助材料均需满足高强度、耐腐蚀、抗疲劳等性能要求。尤其在海水环境中,材料的防腐蚀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防腐措施包括热浸镀锌、喷涂环氧树脂涂层、阴极保护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延长围堰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深水围堰的设计与施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施工进度灵活调整。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围堰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都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总之,深水围堰作为拉森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止水防渗与抗风浪设计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成败。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深水围堰的设计水平也将不断提升,为各类大型水利工程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