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是一项关键的施工环节,尤其在广州这样的城市环境中,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坑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支护结构,在广州地区的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围绕广州地区常见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及其在基坑支护中的详细步骤进行系统解析。
拉森钢板桩是一种U型或Z型截面的冷弯型钢,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连接密封性。其主要特点包括: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止水效果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因此,广泛适用于软土、砂层、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下的临时支护工程,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如广州珠江沿岸、南沙新区等地块,具有显著优势。
勘察与设计
在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明确地层分布、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基础情况等信息。根据勘察结果,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支护结构设计,确定钢板桩的型号、长度、入土深度及支撑体系布置方式。
场地平整与清理
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确保打桩机械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同时,应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防止机械作业时下陷。
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准确的定位放样,标定钢板桩的打入位置和方向,确保支护结构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设备准备
主要设备包括振动锤、履带式起重机、导向架、焊接设备等。需提前检查设备状态,确保施工连续进行。
导向架安装
安装导向架是保证钢板桩垂直度和直线度的关键步骤。导向架一般采用工字钢或槽钢制作,固定于地面或已打入的导桩上,控制钢板桩的打入方向。
首根钢板桩打入
首根桩作为基准桩,必须严格控制其垂直度和位置。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后续钢板桩连续打入
在首根桩定位准确后,依次插入后续钢板桩,并通过锁口相互咬合。每打入一根桩,都应进行垂直度检测,必要时进行纠偏处理。
桩端处理与接长
若设计桩长超过单根钢板桩长度,需进行现场焊接接长。焊接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焊缝需进行探伤检测,确保结构安全。
桩体压入或振动下沉
视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沉桩方式。对于较硬地层,可采用液压压桩机;对于软土地层,多采用振动锤沉桩。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度,避免扰动周边土体。
分层开挖
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通常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1.5~2米以内,避免一次开挖过深导致支护结构失稳。
内支撑系统安装
支撑系统一般采用H型钢或钢管支撑,配合围檩(冠梁)共同作用。支撑应在每层开挖完成后及时安装,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
排水与降水措施
广州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施工期间应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必要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或深井降水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涌水、流沙现象发生。
监测与预警
安装位移监测点、应力计等仪器,实时监测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地表沉降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拔桩时机选择
待基坑回填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拔桩作业。拔桩前应清除桩周回填土,减少阻力。
拔桩方法
一般采用振动锤结合吊车进行拔桩,对于嵌固较深或粘结紧密的桩体,可辅以高压水冲法降低拔桩难度。
桩体修复与堆放
拔出后的钢板桩应及时清理泥土、修整变形部位,并分类堆放,以便下次使用。
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的基坑支护形式,在广州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安全性。通过科学的设计、严谨的施工流程以及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能够有效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与效率。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拉森钢板桩在地铁、地下室、桥梁承台等工程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深基坑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