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土木工程项目。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尤其在海珠区这类河网密布、软土层较厚的区域,拉森钢板桩的应用尤为关键。为确保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并符合地方规范要求,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和管理标准。
首先,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阶段,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与现场调查。海珠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和砂层为主,承载力较低,易发生沉降和侧向位移。因此,施工单位需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钢板桩型号选择(如常用U型拉森Ⅳ或Ⅴ型)、打入深度、支撑体系布置及降水措施等内容,并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批。
在材料进场环节,所有拉森钢板桩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表面不得有明显裂纹、扭曲或严重锈蚀。进场后应按批次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复核,必要时进行力学性能抽检。连接锁口应保持清洁、顺滑,确保拼接严密,防止渗水。同时,配套使用的围檩、支撑梁、角撑等构件也应符合设计强度要求,焊接部位须由持证焊工操作,并进行无损检测。
施工过程中,打桩机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海珠区密集城区作业时,推荐采用静压植桩机或液压振动锤,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若使用振动锤,应控制激振频率和振幅,避免引起邻近房屋开裂或地下管线损坏。打桩顺序一般从基坑一角开始,沿周边连续施打,形成封闭结构。每根桩打入前应校正垂直度,利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实时监测,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1%。对于转角或异形部位,应采用特制角桩或现场切割焊接处理,确保整体结构连续性和密封性。
考虑到海珠区地下水丰富,施工期间必须同步实施有效的降水措施。通常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系统,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1.0米,防止涌砂和管涌现象。同时,在钢板桩外侧设置止水帷幕(如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增强止水效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水土流失影响。
基坑开挖阶段应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严禁超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米,及时安装水平支撑或锚索,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支撑轴力应通过监测系统实时反馈,发现异常应及时预警并采取加固措施。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地表沉降、桩体位移、周边建筑物倾斜、地下水位变化等项目,监测频率初期每日不少于一次,后期视稳定情况适当调整。
施工完成后,进入使用阶段仍需持续关注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应加强巡查,防止因雨水浸泡导致土压力增大而引发失稳。当主体结构施工至具备回填条件时,方可逐步拆除支撑并拔除钢板桩。拔桩宜采用振动锤配合吊车作业,顺序与打桩相反,边拔边注浆填充空隙,防止地面塌陷。
此外,施工现场管理也需规范化。所有作业人员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照明充足,消防器材配备齐全。废弃物分类堆放,泥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做到文明施工、绿色施工。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立足于本地地质特点和城市环境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技术规范,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只有通过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和动态监控,才能有效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