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建设等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当设计采用20米长的拉森钢板桩时,其施工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必须遵循相关国家和地方规范标准,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以下是关于广州地区20米拉森钢板桩施工的规范化操作要点和技术管理措施。
首先,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现场勘察。施工单位需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场地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对于20米深的钢板桩施工,尤其要注意软土层、砂层或淤泥质土对打桩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应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特别是针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抗隆起、抗倾覆及变形控制等方面进行验算,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热轧U型钢板桩》(GB/T 20933)的优质钢材,常见型号如SP-IV型拉森钢板桩,其截面模量大、锁口密封性好,适合深度较大的支护工程。所有进场钢板桩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并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锈蚀、扭曲、锁口破损等问题。对于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进行整形修复和强度检测,确保其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打桩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20米长的拉森钢板桩自重较大,打入难度高,推荐采用高频液压振动锤配合履带式起重机进行沉桩作业。振动锤的激振力应根据桩长、土层性质及桩型进行匹配计算,避免因激振力不足导致沉桩困难或过大造成桩体损伤。同时,施工机械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准导向系统,确保钢板桩垂直度控制在1/150以内,即每20米高度偏差不超过13厘米。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先导桩、后连续”的施工顺序。通常在关键位置设置两根导桩,作为后续钢板桩施打的基准,利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沉桩时应采用分段慢打、逐步加力的方式,特别是在穿越砂层或硬夹层时,避免强行猛击导致锁口损坏或桩身断裂。对于难以贯入的情况,可采取射水辅助或预钻孔工艺,但需注意控制钻孔直径和深度,防止影响整体支护刚度。
锁口连接质量直接影响支护结构的止水性和整体性。每根钢板桩插入前应在锁口内涂抹专用润滑防腐膏,减少打入阻力并增强密封效果。相邻桩体对接时应确保锁口咬合紧密,无明显缝隙。若发现锁口错位或卡阻,应及时调整或更换桩体,严禁强行施打造成结构隐患。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还需加强止水与降水措施。可在钢板桩外侧设置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形成复合支护体系。同时,基坑内部应布设井点降水系统,持续监测水位变化,防止因水压力过大引发桩体侧移或基底涌砂。
施工期间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以及周边地表变形、邻近建筑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数据每日汇总分析。一旦发现异常趋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加固或回填等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最后,钢板桩在完成支护任务后,应根据工程需要决定是否拔除。拔桩宜采用振动锤配合吊车作业,从受力较小区域开始,逐次对称拔除,避免引起土体扰动。拔桩后空隙应及时注浆填充,防止地面塌陷。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20米拉森钢板桩的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程作业。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结合本地地质特点,科学组织施工流程,强化全过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