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至关重要,而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形式,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广州及华南地区的深基坑工程中。然而,在基坑施工完成后,如何科学、安全地拆除拉森钢板桩支护结构,是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后续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广州这类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城市建筑密集的地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顺序进行拆除作业,以防止塌方、地面沉降、邻近建筑物受损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在启动拆除工作之前,必须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这包括对基坑回填情况的全面检查。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相关地方标准要求,拉森钢板桩的拆除应在基坑内部结构施工完毕、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完成,并且基坑周边回填土达到设计密实度后方可进行。在广州地区,由于软土地基较为普遍,回填材料通常采用砂石或级配良好的素土,并分层夯实,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压实系数不得低于0.94,以确保回填体能够有效抵抗侧向土压力,避免因支撑过早拆除而导致墙体失稳。
其次,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下而上、对称均衡、逐段推进”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应先从基坑底部开始逐步向上拔除钢板桩,严禁一次性大面积拆除或从中间部位先行拔除,以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和土体失衡。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机进行拔桩作业。为减少拔桩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建议在拔桩前向板桩与土体之间的缝隙注入膨润土泥浆或水泥砂浆,起到润滑和填充空隙的作用,从而降低拔桩阻力并防止地面沉降。
此外,拆除过程中必须实施严格的监测措施。施工单位应在基坑周边布设沉降观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以及邻近建筑物的裂缝观测标志,实时掌握土体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如日均沉降速率超过预警值(通常为2mm/d),应立即暂停拆除作业,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在广州部分临近地铁线路或历史保护建筑的项目中,还需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独立监测,确保风险可控。
在拆除顺序的具体执行上,建议按照“先角部后中部、先短边后长边”的策略进行。角部钢板桩受力最为复杂,往往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因此应优先处理,避免后期因整体结构失稳而引发连锁反应。对于较长的连续板桩墙,宜分段拆除,每段长度控制在20~30米之间,并在每段拆除后及时进行空隙回灌处理。常用的回灌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浆液或低强度混凝土,既能有效填补拔桩后形成的空洞,又能防止地下水渗流带走细颗粒土,引发地面塌陷。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频繁,地下水活跃,因此在拆除期间必须加强排水管理。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抽水泵和临时排水沟,确保基坑内无积水,防止水压升高对支护结构产生额外荷载。同时,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靠近高压线、地下管线区域作业时,需提前查明地下设施走向,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必要时采用人工探挖方式确认位置,杜绝野蛮施工。
最后,拆除完成后的现场清理与恢复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所有拔出的拉森钢板桩应及时运离现场,分类堆放并进行保养,以便后续周转使用。场地内的临时设施、施工机械应有序撤场,恢复原有地面标高和平整度,为下一阶段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支护的拆除作业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严格执行规范顺序,强化过程监控与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整个拆除过程安全、高效、有序地完成,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