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挡土和止水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铁施工以及地下管廊建设等项目。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管线密集以及既有构筑物交错分布,常常会遇到各类障碍物,严重影响拉森钢板桩的正常沉桩作业。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障碍物清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更直接涉及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的保护。
在施工前期,必须进行详尽的现场勘察与资料收集。施工单位应联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市政管理部门,全面获取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图、地质勘探报告、既有建筑基础信息以及历史施工记录。对于城市中心区或老旧城区,尤其要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废弃管道、人防工程、桩基残余或混凝土块等隐蔽障碍物。必要时应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或钻探取样等手段进行补充探测,确保对地下情况掌握准确、全面。
一旦发现潜在障碍物,应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进行评估分析,明确其类型、位置、埋深及对钢板桩施工的影响程度。根据障碍物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清除或避让措施。例如,对于金属类障碍物(如旧钢筋、废弃钢桩),可采用液压破碎锤或切割设备进行清除;对于混凝土块或石块,宜使用重型抓斗或冲抓钻具进行挖除;若遇地下管线,必须严格按照《广州市地下管线保护管理办法》执行,提前通知产权单位,实施临时迁改或采取加固保护措施,严禁擅自开挖或破坏。
在实施障碍物清理作业时,必须遵循“安全第一、有序作业、环保施工”的原则。所有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接受专项安全培训,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机械设备进场前应完成性能检测和安全检查,确保运行稳定。特别是在临近建筑物或交通干道的区域作业时,应设置围挡、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指挥交通与监控周边沉降变形,防止因振动或扰动引发次生灾害。
对于无法完全清除的障碍物,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常见做法包括:局部改用振动较小的静压植桩机进行沉桩;调整钢板桩的布设间距或角度以绕开障碍;或在障碍物上方采用引孔辅助工艺,预先钻孔后再行插打钢板桩。此类技术变更需经设计单位复核确认,并报监理审批后方可实施,确保结构安全不受影响。
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布设位移观测点、倾斜仪和地下水位计,实时掌握钢板桩的沉降、倾斜及周围地层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应立即暂停施工,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做好施工日志与影像资料的记录归档,为后续质量追溯和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区,地下水丰富,土层含水量高,容易造成障碍物清理后的空洞或塌陷问题。因此,在清除障碍物后应及时回填级配良好的砂石材料,并适当注浆加固,避免形成渗流通道或影响邻近结构稳定性。对于深基坑工程,还应同步考虑降水井布置与止水帷幕的完整性,防止因局部破损导致整体防水失效。
最后,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监管力度,推动标准化、信息化管理。鼓励企业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预判障碍物影响路径;推广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并通过定期检查与信用评价机制,督促各方落实主体责任。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障碍物清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勘察、精准判断、合理处置与全过程管控,才能有效保障施工顺利推进,提升城市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水平。未来,随着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相关规范也应不断更新完善,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需求。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