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施工中,拉森钢板桩和灰土桩作为两种常见的地基处理与支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软土地基加固以及边坡稳定等工程场景。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施工质量、安全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明确并严格执行“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及灰土桩施工规范”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升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止水性能、较高的抗弯强度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成为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首选材料之一。根据广州市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程,拉森钢板桩的选型应结合地质条件、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及荷载情况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常用型号为PU型或Z型钢板桩,其材质需符合国家标准《热轧U型钢板桩》(GB/T 20933)的要求,且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第三方检测报告。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方案内容应包括:地质勘察资料分析、支护结构设计图纸、打桩机械选型、施工顺序、监测措施及应急预案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密集区施工时,应优先采用静压植桩机或液压振动锤等低噪音、低振动设备,以减少对周边建筑物和居民的影响。
钢板桩的施打应严格按照设计轴线进行定位放样,确保桩位偏差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在沉桩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桩体倾斜情况,发现偏移应及时纠偏。对于接长焊接的钢板桩,焊缝质量必须满足二级焊缝标准,并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测。此外,为增强整体稳定性,通常需设置围檩和内支撑系统,其安装位置、间距及预加轴力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与此同时,灰土桩作为一种传统的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在广州地区的软土地基加固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灰土桩主要由生石灰与素土按一定比例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通过化学反应改善土体结构,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及广东省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灰土桩施工应遵循以下要点:
首先,原材料必须严格把关。石灰应选用Ⅲ级以上消解石灰,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不低于50%,土料宜采用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质黏土或黏土,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灰土配合比一般为2:8或3:7(石灰:土),具体比例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其次,成孔工艺可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洛阳铲成孔、机械螺旋钻进或沉管法。成孔直径偏差不应超过±20mm,深度应达到设计标高,且孔底虚土厚度不得超过150mm。成孔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塌孔。
回填施工应采用分层夯实的方式,每层虚铺厚度控制在250~300mm,使用电动或气动夯锤进行夯实,确保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施工过程中应随机抽检干密度和含水量,确保灰土混合均匀、密实度达标。同时,为防止雨水浸泡影响质量,已成桩区域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在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承载力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少于3点。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土层含水量高的环境下,拉森钢板桩与灰土桩常被联合使用。例如,在基坑外围采用拉森钢板桩形成止水帷幕,内部则利用灰土桩进行地基加固,从而实现防渗与承载双重目标。此类组合施工需加强工序衔接管理,确保两种工艺互不干扰,协同发挥作用。
最后,施工全过程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监控机制。所有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施工记录应真实完整,监理单位应全程旁站监督。同时,应布设沉降观测点和位移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支护结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拉森钢板桩与灰土桩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技术规范,强化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各环节的协同管理。只有坚持科学施工、规范操作,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和周边环境安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