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各类建筑工程中,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处理、深基坑支护以及边坡稳定等施工场景中,拉森钢板桩与夯实水泥土桩作为两种重要的地基加固和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这两种工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结合使用,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首先,关于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其核心在于合理选型、精准打设与有效连接。广州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为淤泥质土、粉砂层或软黏土,因此在选择拉森钢板桩型号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勘察报告,选用合适的截面形式(如U型、Z型)和材质等级(通常采用Q235或Q345钢材)。施工前需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清除地下障碍物,并设置导向架以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直线度。常用的打桩方式包括振动锤沉桩法和静压植桩法,其中振动锤适用于多数情况,但在临近建筑物或对振动敏感区域,宜采用静压方式以减少扰动。
在打桩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体的入土深度、倾斜度及相邻桩之间的咬合质量。每根桩打入后应立即检查其垂直度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并确保锁口连接紧密,防止渗水。对于超长桩或深层支护工程,可采用分节接桩工艺,但焊接接头须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要求,焊缝需做无损检测。此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常配合止水帷幕或降水井使用,以增强整体防渗效果。
其次,夯实水泥土桩作为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并改善土体结构性。其基本原理是将水泥与原状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机械夯实形成强度较高的桩体。在广州地区的应用中,尤其适用于浅层软弱土层的地基改良,如填土、淤泥质土等地段。
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成孔→拌合水泥土→分层回填夯实→养护。成孔方式可根据土质选择螺旋钻机干作业成孔或人工洛阳铲成孔,孔径一般为300~500mm,桩长依据设计要求确定,通常为3~8米。水泥掺量一般控制在8%~15%,水灰比约为0.8~1.0,具体参数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拌合后的水泥土应在初凝前完成回填,且采用机械夯锤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夯实后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3。
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雨天作业,防止水泥土受潮影响强度发展。同时,桩顶应预留一定高度的保护层,并在成桩后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施工完成后,需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轻型动力触探、静载试验或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确保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当拉森钢板桩与夯实水泥土桩联合使用时,通常以拉森桩作为外围支护结构,起到挡土止水作用,而内部则通过夯实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加固,形成“外挡内固”的协同工作机制。这种组合模式在地铁车站、地下管廊、深基础厂房等项目中尤为常见。此时,两类桩体的施工顺序需科学安排:一般先施打拉森钢板桩形成封闭围护,再进行内部夯实水泥土桩施工,以避免对已成桩体造成扰动。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好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施工时,应设置沉降观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变形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拉森钢板桩与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中,必须遵循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注重工艺细节控制,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只有在科学设计、规范施工与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优势,为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