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市政工程、桥梁建设、基坑支护以及地下结构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与沉管灌注桩作为两种重要的支护和基础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及临水工程等复杂地质环境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并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要求,必须严格遵循《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相关地方标准,对拉森钢板桩和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关于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临时或永久性挡土、止水结构,常用于深基坑围护、河道护岸、码头加固等工程。在施工前,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及周边环境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钢板桩的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采用U型或Z型热轧拉森钢板桩,材质一般为Q235或Q345,需具备出厂合格证和力学性能检测报告。
在打桩作业前,应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并设置导向架以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和轴线位置。推荐采用振动锤沉桩法,对于城市中心区域或对振动敏感的环境,可选用静压植桩机以减少噪音和振动影响。沉桩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率,避免因过快导致桩体倾斜或锁口损坏。每根桩沉入后应及时检查其垂直度偏差(一般不超过1/150桩长)和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cm),同时注意锁口连接的严密性,防止渗漏。
当钢板桩形成闭合围堰后,应在内侧设置围檩和支撑系统,支撑材料通常采用H型钢或钢管,安装位置和预加轴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包括桩体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等,确保支护体系稳定。
其次,关于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该工艺属于挤土桩的一种,适用于淤泥质土、粉土、砂土等地层。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振动或锤击将带有预制桩尖的钢套管沉入设计深度,然后边拔管边灌注混凝土,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广州地区地下水丰富、软土层较厚,沉管灌注桩因其施工便捷、成本较低且承载力适中而被广泛应用。
施工前应进行试桩,确定合理的沉管速度、拔管速率、混凝土坍落度及充盈系数等关键参数。混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之间,初凝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钢筋笼制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要求,主筋接头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箍筋加密区设置应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沉管过程中应保持套管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遇有硬夹层或沉管困难时,不得强行冲击,应分析原因并采取引孔或其他辅助措施。拔管时应采用“慢速连续拔管、均匀灌注”的原则,拔管速度控制在0.6~0.8m/min,对于软弱土层可适当减缓至0.5m/min以下,防止缩颈或断桩。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首次灌注量应足以埋住桩尖,后续灌注应保证充盈系数不小于1.0,一般控制在1.1~1.3之间。
桩顶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少于50cm,以便剔除浮浆后达到设计强度。成桩后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并在龄期达到28天后开展低应变动力检测和静载试验,抽检比例不低于总桩数的20%且不少于10根,重要工程还需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
此外,在实际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与沉管灌注桩常结合使用,例如在深基坑外围设置拉森钢板桩止水帷幕,内部采用沉管灌注桩作为工程桩或支护桩。此时应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施工顺序和相互影响,避免沉管振动对已施工钢板桩造成扰动。必要时应分区分段施工,并加强实时监测。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的地质特点决定了拉森钢板桩与沉管灌注桩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范执行,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从材料进场、设备选型、工艺控制到质量检测各个环节落实责任,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耐久适用。同时,应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监测技术和绿色施工理念,推动广州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