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基坑支护工程作为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保障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关键环节,其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频繁,地铁、地下管廊、高层建筑地下室等工程对基坑支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临时支护结构,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在广州地区的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要确保拉森钢板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以及广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T 15-31)等相关规定,拉森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需从设计、施工、监测到拆除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首先,在设计阶段,应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合理确定钢板桩的型号、入土深度、支撑布置形式及预应力施加方案。广州地区软土层较厚,尤其在珠江沿岸区域,淤泥质土和粉细砂层较为常见,因此必须通过稳定性验算确保钢板桩具备足够的抗倾覆、抗滑移和整体稳定性。
在材料选择方面,常用的拉森钢板桩型号包括PU型、SPU型等,材质一般为Q235或Q355B,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剪性能。进场前需对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锈蚀、变形或焊接缺陷,并按批次进行力学性能抽检。拼接时应采用锁口对接方式,保证连接紧密,防止渗漏。对于较长的钢板桩墙,建议设置导向架以控制垂直度和轴线位置,避免打桩过程中出现偏移或倾斜。
施工过程中,沉桩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广州地区,由于地下水丰富且部分区域存在密实砂层,常采用振动锤配合静压法进行沉桩作业。振动沉桩适用于软土和砂土层,效率高但易引发振动扰动;而静压法则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适合邻近既有建筑或敏感设施的工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需控制沉桩速率,避免因过快下沉导致土体扰动过大或桩体损坏。同时,应实时监测桩顶标高和垂直度,确保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一般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50桩长)。
基坑开挖期间,必须同步设置内支撑或锚索体系,以平衡土压力并限制钢板桩的侧向位移。支撑结构宜采用钢管或H型钢,安装时应确保节点连接牢固,受力均匀。对于深度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多道支撑分层开挖的方式,每层开挖至支撑设计标高后立即安装支撑,并施加预应力。此外,应加强基坑降水管理,采用井点降水或深井降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土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安全监测是保障基坑施工全过程安全的重要手段。按照规范要求,应在基坑周边布设位移监测点、沉降观测点及地下水位观测井,定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一旦发现位移速率异常增大或超过预警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加固措施或暂停施工。特别是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广州地区降雨频繁,需特别关注地表水下渗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最后,在基坑回填完成后,应及时拆除钢板桩。拔桩时应采用振动锤缓慢起拔,避免对周围土体造成过大扰动。对于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清理锁口并修复损伤部位,分类存放以便后续工程使用。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地地质特点和环境条件,科学设计、精细施工、全程监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