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各类地下工程、深基坑开挖项目日益增多。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临时支护结构的应用变得尤为关键。其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优点,在广州地区的临时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若施工不规范,极易引发基坑失稳、地面沉降甚至周边建筑物损坏等严重后果。因此,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拉森钢板桩的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地下水位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层以软土、淤泥质土为主,承载力较低,且地下水丰富。因此,在选择钢板桩型号时,应优先考虑强度高、抗弯性能好的U型或Z型拉森钢板桩,并结合设计计算确定合理的桩长和入土深度,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嵌固深度以抵抗侧向土压力。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现场勘察和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单位应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方案内容应包括钢板桩布置图、受力分析、稳定性验算、降水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等。同时,需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详细调查,评估施工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钢板桩的打设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广州地区,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振动锤击法和静压法。对于邻近敏感建筑或对噪音控制要求较高的区域,建议采用静压法以减少振动影响。打桩前应对导梁进行安装,确保钢板桩垂直度和平面位置准确。每根桩打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其垂直度偏差,一般要求偏差不超过1.5%。相邻钢板桩之间应通过锁口紧密连接,防止漏水和土体流失。若遇硬质障碍物导致无法正常下桩,不得强行施打,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清障或调整方案等措施。
地下水控制是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的重点难点。由于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必须结合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方式有效降低水位,防止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降水井的布设应合理,避免因局部降水过度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同时,应在基坑内外设置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控地下水动态,确保降水系统运行稳定。
在基坑开挖阶段,必须坚持“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开挖原则,严禁超挖或一次性大面积开挖。每层开挖深度应与钢板桩支护体系的支撑设置相匹配,通常每开挖1.5至2米即应安装一道内支撑或锚索。支撑构件的材质、规格及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并进行探伤检测。对于较长的基坑,还需设置水平支撑的中间立柱,增强整体稳定性。
施工期间的安全监测不可忽视。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变形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频率在开挖阶段应加密至每日一次,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预警并启动应急预案。监测数据应定期汇总分析,指导后续施工调整。
钢板桩在完成支护任务后,可根据工程需要进行拔除或永久保留。若需拔除,应采用振动拔桩机配合注浆措施,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防止地面塌陷。拔桩后应及时对桩孔进行回填处理,常用材料为砂石或水泥浆,确保地基恢复稳定。
此外,施工全过程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有作业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消防和应急设备。特别是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应加强巡查,做好防洪排涝准备。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临时支护施工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规定,从设计、选材、施工到监测各个环节均应科学组织、精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推动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