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与交通中心,其市政工程、地铁建设、深基坑支护等项目频繁采用拉森钢板桩技术。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尤其是在临近建筑物密集区或地下管线交错区域,高空作业平台的使用成为保障施工安全与效率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平台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
首先,高空作业平台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标准。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和《高空作业机械安全规则》(GB/T 9465)的要求,用于拉森钢板桩施工的高空作业平台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防倾覆性能。常见的设备类型包括剪叉式、臂架式和桅柱式升降平台,具体选型需结合施工现场的空间条件、作业高度以及荷载需求综合评估。特别是在广州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设备的电气系统和金属结构应具备良好的防腐蚀和防漏电保护措施。
在设备进场前,施工单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高空作业平台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出厂合格证、定期检验报告、安全装置(如限位开关、紧急停止按钮、倾斜报警系统)的有效性,以及液压系统、钢丝绳、支腿锁紧机构等关键部件的完好状态。所有设备须张贴明显的安全标识,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台账,确保“一机一档”。
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是高空作业平台规范操作的核心环节。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接受专项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培训内容应涵盖设备的基本构造、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方法以及个人防护用品(PPE)的正确佩戴方式。特别强调的是,在拉森钢板桩打设过程中,因振动较大且常伴随吊装作业,操作人员需保持高度警觉,严禁在平台上升降或移动时进行其他辅助作业。
施工现场的地面承载能力直接影响高空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在广州软土地基较为普遍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域,地基处理尤为关键。平台支腿下方必须铺设足够厚度的钢板或垫木,防止局部沉降导致设备倾斜。同时,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警示标志,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风力超过6级时,应立即停止高空作业,避免强风引发设备晃动或倾覆风险。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平台主要用于配合振动锤或静压机进行拉森钢板桩的垂直度调整、接头对接及临时固定等工序。此时,平台应停放在远离桩体打入点的安全距离内,避免受到打桩震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平台上作业时,必须系挂安全带,并将其牢固连接至平台自带的生命线或锚固点上,不得将安全带挂在不稳定结构或移动设备上。
此外,每日作业前必须执行例行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电源连接是否正常、控制系统反应是否灵敏、平台护栏是否完整、轮胎气压是否达标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严禁带病运行。对于长期连续使用的设备,还需按照厂家建议周期进行润滑保养和结构探伤检测。
应急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如缓降器、急救箱和通讯工具,并制定针对高空坠落、机械故障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项目部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全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最后,监管部门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高空作业平台使用的监督检查。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杜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使用高空作业平台,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强化全过程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升。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防范高处作业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