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建筑工程领域,拉森钢板桩施工是一项常见且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连续墙等工程中。由于其施工环境复杂、作业强度大,操作人员在打桩、拔桩及搬运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伤害、摩擦损伤和金属划伤等风险。因此,施工防护手套作为个人劳动保护装备(PPE)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使用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防护手套使用规范,是保障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明确防护手套的选型标准。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常需接触带有锐边的钢板桩、高温的焊接部位以及重型机械设备,因此手套必须具备防切割、耐磨损、抗穿刺和一定的耐热性能。建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T 12624-2009《手部防护 通用技术条件》和GB/T 28408-2012《防护手套 抗切割性能测试方法》的专用劳保手套。优先选择由高密度聚乙烯(如Dyneema)、芳纶纤维(如Kevlar)或钢丝混纺材料制成的手套,这类材质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能有效抵御钢板边缘的割伤和摩擦损伤。同时,手套掌面应具备良好的防滑纹理设计,确保在潮湿或油污环境下仍能稳固抓握工具和构件。
其次,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手套配发与管理制度。项目部应根据施工岗位的风险等级,为不同工种配备相应等级的防护手套。例如,打桩机操作员、吊装指挥员和现场搬运工人属于高风险岗位,应配备抗切割等级不低于3级(依据EN 388标准)的手套;而辅助人员可适当降低等级,但仍不得低于2级。每副手套应标注使用日期、发放人员及所属班组,实行“一人一档”管理,避免混用或超期使用。同时,应设立定期更换机制,一般建议每30天或发现破损后立即更换,严禁使用破损、老化或沾染油污的手套继续作业。
再者,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监督至关重要。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由于缺乏防护用品,而是因为使用不当或意识淡薄。施工单位应在岗前培训中专门设置“手部防护”课程,讲解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典型手部伤害案例、正确佩戴方法、检查要点及应急处理流程。特别要强调:不得在戴手套的情况下操作旋转机械(如电钻、角磨机),以防被卷入造成更严重伤害;同时,手套袖口不宜过长,避免被设备钩挂。此外,现场安全员应每日巡查,对未佩戴或错误使用手套的行为及时纠正,并纳入安全考核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广州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调整。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潮湿,长时间佩戴密闭性过强的手套易导致手部出汗、滋生细菌,甚至引发皮肤疾病。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透气性好、内衬吸湿排汗的复合材质手套,并鼓励工人定时脱下手套通风清洁。冬季则需注意防寒,可在内层加戴保暖棉手套,但外层仍须覆盖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手套,确保双重保护。
最后,应推动防护手套使用的标准化与信息化管理。大型施工项目可引入智能PPE管理系统,通过RFID标签记录手套的发放、使用和回收情况,实现全流程追溯。同时,将手套使用规范纳入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并接受监理单位和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中防护手套的规范使用,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保障一线工人生命安全的基础防线。从科学选型、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到日常监督,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将防护手套的管理融入整个安全生产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推动广州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的安全管理迈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