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涉及深基坑、围护结构等高风险作业的项目中。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各类市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日益增多,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和抗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护岸、临时挡土墙等工程中。然而,在拉森钢板桩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物体打击等高风险隐患,若缺乏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拉森钢板桩施工物体打击应急规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应明确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成因。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常见的物体打击风险包括:打桩机锤头脱落、钢板桩吊装过程中滑脱或倾倒、连接件松动掉落、机械操作失误导致构件飞溅等。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域施工,周边行人、车辆及既有建筑物较多,一旦发生物体坠落,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从源头识别风险,建立全过程管控体系。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制定详尽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方案中必须包含针对物体打击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需接受岗前安全培训,重点掌握吊装作业规程、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方法以及突发情况下的应对流程。特种作业人员如起重工、司索工、打桩机操作员等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作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吊装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指挥,确保信号清晰、动作协调。钢板桩起吊前应检查吊具、钢丝绳、卡环等是否完好,确认重心平衡,防止倾斜或滑脱。打桩机在作业过程中应保持稳定,基础牢固,避免因振动导致设备部件松动或脱落。
为有效应对突发物体打击事件,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信息传递畅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急救箱、担架、照明设备、通讯工具等,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随时可用。
一旦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步是迅速停止相关作业,切断危险源,防止二次伤害。第二步是第一时间报告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现场人员应开展初步救援,如对伤者进行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基本急救处理,但不得随意移动重伤员,以免加重伤情。
事故现场应进行有效保护,保留物证,便于后续调查分析。项目部应在24小时内向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事故情况,不得瞒报、迟报或漏报。同时,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原因调查,查明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提出整改措施。
此外,日常安全管理中应加强隐患排查与整改。项目部应建立每日巡查制度,重点检查吊装设备、临边防护、高空作业平台等关键环节。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解决的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限期完成整改。通过“日巡查、周检查、月总结”的方式,形成闭环管理。
还应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例如,在打桩机上加装监控系统和限位装置,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在吊装区域设置红外感应报警系统,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预判潜在风险点,优化施工流程。
最后,应急演练是提升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项目部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物体打击专项应急演练,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事故处置流程,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人员的反应速度。演练后要进行评估总结,持续改进应急预案。
总之,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物体打击风险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过程控制、完善应急机制、提升人员素质,才能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各参建单位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将应急规范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切实保障施工安全,推动城市建设项目平稳有序进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