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如地铁、桥梁、地下管廊等项目日益增多,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和临时挡土结构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深基坑施工中。然而,随着施工规模的扩大和环境要求的提高,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问题逐渐凸显。为保障施工人员健康、维护周边环境整洁、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制定并实施《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卫生监督检查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施工单位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前,必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应明确项目负责人、专职卫生管理员职责,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所有进场施工人员需接受岗前卫生与安全培训,内容涵盖个人防护、垃圾处理、防疫措施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流程。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卫生宣传标识,包括洗手消毒提示、垃圾分类指引和禁止随地吐痰等文明施工标语,营造良好的卫生氛围。
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是监督的重点之一。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常伴随打桩、焊接、切割等作业,易产生粉尘、油污和金属碎屑。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配备雾炮机、洒水车等降尘设备,定时对施工区域进行喷淋降尘,防止扬尘污染周边空气。对于产生的建筑废料,特别是废弃的钢板桩边角料、焊渣和包装材料,应分类堆放于指定区域,并及时清运至合法处置场所,严禁随意倾倒或焚烧。工地出入口须设置车辆冲洗平台,确保运输车辆离场时车轮、车身清洁,防止带泥上路。
生活区卫生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的生活区应远离作业面,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宿舍内应保持整洁,定期消毒,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规定标准。食堂必须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生熟分开、餐具消毒、防蝇防鼠措施到位。饮用水源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提供充足的开水供应。厕所应为水冲式,每日至少清洁两次,并配备洗手设施和洗手液,防止疾病传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施工现场还需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建立人员健康监测台账,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发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立即隔离并上报。外来人员进入工地需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并进行登记备案。口罩、消毒液、测温枪等防疫物资应储备充足,定期检查有效期。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和消杀工作。
监督检查机制是确保规范落地的关键。广州市各级住建、城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应联合组建专项检查组,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定期对拉森钢板桩施工现场开展卫生巡查。检查内容涵盖制度建设、现场保洁、废弃物管理、生活区卫生、防疫措施等方面,评分结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存在问题的工地,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停工整顿或行政处罚。同时,鼓励公众通过12345热线等渠道举报卫生违规行为,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此外,应推动智慧化监管手段的应用。鼓励大型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管。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扬尘、噪音等环境指标,数据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便于动态预警和精准执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减少人为疏漏。
总之,拉森钢板桩施工虽属专业性较强的工程环节,但其卫生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公共健康安全。唯有将卫生要求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监督机制,才能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在施工卫生管理方面树立标杆,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文明、可持续方向迈进。未来,随着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广州的工地将不仅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更是一扇展示城市治理水平与人文关怀的窗口。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