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节能降耗已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目标。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各类深基坑、河道护岸、临时支护等工程广泛采用拉森钢板桩技术。该技术以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适应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缺乏有效的节能监督与管理机制,仍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能源过度消耗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节能监督检查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应明确节能监督检查的基本原则。规范应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闭环管理”的理念,将节能要求贯穿于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全过程。从设计选型、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到回收再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应纳入节能监管体系。同时,应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避免盲目追求节能指标而忽视工程安全与成本控制。
在组织管理方面,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节能管理岗位,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能耗统计、节能措施落实及问题整改。监理单位应将节能检查纳入日常监理工作内容,定期开展专项巡查,并形成书面记录。建设单位则需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明确节能目标与责任,推动参建各方共同落实节能要求。
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具体特点,节能监督检查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选择与循环利用。优先选用高强度、耐腐蚀、可多次周转使用的优质钢板桩产品,减少新材料的投入。鼓励采用租赁模式,提升钢板桩的使用效率。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修复并集中存放,为后续项目再利用创造条件。监管部门可通过建立钢板桩使用台账,动态掌握材料流转情况,防止闲置或报废浪费。
二是施工工艺优化。推广静压植桩机、液压振动锤等低噪音、低能耗设备,替代传统的高耗能打桩机械。在满足地质条件和支护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优化钢板桩的布置间距与入土深度,避免过度设计。对于软土地基,可结合预钻孔辅助沉桩技术,降低沉桩阻力,减少设备运行时间和能耗。同时,应加强现场调度管理,避免设备空转、重复作业等现象。
三是能源使用监控。施工现场应安装电能监测装置,对主要施工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数据比对,识别高耗能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鼓励使用新能源设备,如电动打桩机、太阳能照明系统等,逐步降低化石能源依赖。此外,应加强施工人员节能意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杜绝“跑冒滴漏”等非必要能源损耗。
四是环境影响评估与反馈机制。节能监督检查不仅要关注直接能耗,还应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噪声污染、土壤扰动等间接环境影响。建议引入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节能绩效评估,并将结果作为企业信用评价和项目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节能成效显著的项目,可给予政策支持或资金奖励;对于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依法依规进行通报或处罚。
五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依托广州市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推动拉森钢板桩施工节能监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传感器、GPS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材料使用情况、能耗数据的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监管部门可据此开展精准化、差异化的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效率与透明度。
最后,应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联合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检查指南,明确检查频次、内容、评分标准及整改要求。定期组织专项督查行动,强化执法力度。同时,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参与标准修订与技术推广,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节能共治格局。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节能监督检查规范的建立,不仅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品质的内在要求。通过制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全面推动拉森钢板桩工程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为广州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