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域如广州,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管廊等工程中。由于其施工周期短、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雷雨频发的南方地区,防雷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制定并落实“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防雷监督检查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应明确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的雷电风险来源。拉森钢板桩多由钢材制成,属于良好的导电体。在露天作业环境中,一旦遭遇雷雨天气,高耸的打桩机械与连续排列的钢板桩极易成为雷击的目标。若未采取有效防雷措施,不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更可能导致人员触电伤亡事故。因此,防雷管理必须贯穿于施工准备、实施及收尾全过程。
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防雷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体施工组织设计中。方案内容应包括施工现场的雷电活动历史数据分析、临时防雷设施布置图、接地系统设计参数、应急预案等。同时,需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防雷安全教育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基本的防雷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所有电气设备、打桩机、焊机等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要求,一般不大于10Ω。
进入施工阶段后,监督检查工作应常态化开展。项目部应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负责每日巡查防雷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内容包括:钢板桩是否形成连续导体并有效连接至接地装置;临时用电线路是否架空或穿管保护,避免与金属结构直接接触;各类机械设备是否配备避雷针或已接入整体接地网;气象预警信息是否及时接收并响应。特别是在雷雨季节(每年4月至9月),应建立气象联动机制,当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黄色及以上预警时,必须立即停止高空作业和露天焊接、打桩等操作,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对于大型深基坑工程中使用的长距离连续拉森钢板桩墙,建议设置专用引下线和集中接地极。可在钢板桩顶部每隔20~30米安装一根高度不低于2米的镀锌钢管作为接闪器,并通过扁钢引下线与预先埋设的垂直接地极相连,构成完整的防雷接地系统。接地极宜采用角钢或钢管,打入地下深度不少于2.5米,多个接地极之间应相互连接,形成环形或网格状接地网,以降低整体接地电阻。
监督检查过程中,还应注重资料留痕与动态更新。每次检查应填写《防雷安全检查记录表》,详细记录检查时间、部位、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并由责任人签字确认。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应下达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组织复查。项目监理单位应将防雷安全纳入日常监理范围,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必要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确保各项指标达标。
此外,应急管理也是防雷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防雷应急物资,如绝缘手套、绝缘靴、急救药品等,并在显眼位置设置应急疏散指示图。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电源,组织救援,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事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防雷监督检查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技术与管理措施。通过科学规划、规范施工、严格监督和有效应急,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带来的安全风险,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各参建单位应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共同构建安全、可控的施工环境,推动广州市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