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各类建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临时支护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连续墙施工等场景。由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张或设计变更等因素,常常需要在租赁过程中进行临时调桩操作。为确保双方权益、避免纠纷,租赁协议中对“临时调桩”的约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在租赁合同中明确“临时调桩”的定义与适用范围。所谓“临时调桩”,通常指承租方在原定租赁计划之外,因现场实际需求临时增加、更换或调整钢板桩规格、数量及使用时间的行为。例如,原计划使用Ⅳ型拉森桩,但现场发现土层承载力不足,需改用Ⅵ型加强桩;或原定100根桩,因开挖深度增加需追加30根。此类情况均属临时调桩范畴。因此,合同应清晰界定哪些情形属于“临时调桩”,避免后期因理解分歧产生争议。
其次,关于调桩的申请与审批流程,必须建立规范的操作机制。建议在协议中规定:承租方如需临时调桩,应提前不少于48小时以书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传真或纸质函件)向出租方提出正式申请,说明调桩原因、所需型号、数量、预计进场时间及使用周期。出租方应在收到申请后24小时内予以书面回复,确认是否可调配资源并告知相关费用调整方案。若出租方未能及时响应,视为默认同意调桩请求,但由此造成的延误责任需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分担。这一流程既保障了出租方的调度安排权,也兼顾了承租方的应急需求。
第三,价格与费用结算方式是临时调桩约定的核心内容之一。原租赁合同中的单价通常基于长期稳定使用设定,而临时调桩往往涉及短时高频调度,可能增加运输、吊装和管理成本。因此,协议中应明确临时调桩的计价原则。常见做法包括:
同时,应注明调桩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由哪一方承担。一般情况下,若调桩系因承租方设计变更或施工组织不当所致,相关费用由承租方负责;若因出租方库存不足导致无法及时供应,则责任及损失由出租方承担。
第四,关于调桩的交付与验收标准也需细化。协议应规定:出租方应确保所调钢板桩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如GB/T 20933—2014《热轧U型钢板桩》),无严重锈蚀、变形或焊接缺陷。每批次调桩到场后,双方应共同进行现场清点与外观检查,并签署《调桩交接单》,记录桩型、数量、编号及状态。如有损坏或不符,应在24小时内提出异议,逾期视为验收合格。此举有助于厘清责任边界,防止事后推诿。
第五,租赁期限与归还安排亦需特别说明。临时调桩的使用时间往往短于主合同租赁期,因此应在补充条款中明确该部分桩体的起租日与退租日。建议采用“实际到场次日开始计租,退场装车当日停止计租”的方式,避免时间争议。同时,承租方应保证按时归还,逾期将按合同约定支付超期租金,严重者可计入信用记录。
最后,风险责任划分不容忽视。在临时调桩过程中,若因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桩体损毁,责任归属应依据运输合同确定;若在施工现场因操作不当造成桩体弯曲或断裂,原则上由使用方承担责任。合同中可约定:“调桩自交付承租方指定场地后,其保管、使用及安全责任转移至承租方”,从而规避出租方的意外风险。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租赁业务中,针对临时调桩的约定应贯穿于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之中。从定义界定、申请流程、价格机制、交付验收到责任划分,每一个环节都需细致入微地加以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工程进度的同时,维护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实践中,建议双方在签订主合同时即附带《临时调桩操作细则》作为附件,提升协议的可执行性与法律效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