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拉森钢板桩租赁施工过程中,桩体垂直度偏差是常见且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之一。拉森钢板桩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连续墙等工程中,其结构稳定性和整体性对施工安全至关重要。而一旦在打设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垂直度偏差,不仅会影响支护效果,还可能引发土体失稳、周边建筑物沉降甚至坍塌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租赁期间若发现桩体垂直度偏差,必须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
首先,应明确造成垂直度偏差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因素包括地质条件不均、导向架安装不准确、锤击力度控制不当、桩体接头连接不良以及操作人员经验不足等。例如,在软硬交替的土层中施打钢板桩时,桩体容易向软弱一侧倾斜;若导向架未按设计要求校准,也会直接导致初始打设方向偏移。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场地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设置导向装置,从源头上减少偏差的发生。
当发现桩体已出现垂直度偏差时,应立即暂停施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测与评估。通常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对桩体垂直度进行测量,记录偏差数值及方向。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等相关规范,拉森钢板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一般不超过桩长的1%。若实测偏差在此范围内,可视情况继续施工并加强监测;若超出限值,则必须采取纠偏措施。
对于轻微偏差(如偏差小于0.5%桩长),可采用调整后续钢板桩打入角度的方式进行补偿。具体做法是在相邻桩位施工时,有意将新桩向相反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利用锁口之间的连接作用逐步矫正整体线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偏差发展缓慢且未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但需确保锁口连接紧密,避免漏水或滑脱。
当偏差较大或已影响到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时,应考虑采用外力纠偏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液压千斤顶顶推法和钢丝绳牵引法。以千斤顶顶推为例,可在偏差桩体顶部或中部设置反力架,利用千斤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体逐渐恢复至设计位置。此过程需分阶段缓慢施力,并实时监测桩体位移和周围土体反应,防止因突然受力导致桩体断裂或周边地层扰动。同时,应在纠偏完成后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补强处理。
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如桩体已深入硬土层或岩石层难以移动,强行纠偏可能导致桩体损坏,此时可考虑采用局部加固或替代方案。例如,在偏差桩体外侧增设支撑桩或微型桩,形成辅助支护结构;或在内侧加设钢围檩和斜撑,增强整体刚度以弥补垂直度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可结合注浆技术对桩周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约束能力,间接改善桩体受力状态。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化监测。通过布设测斜管、沉降观测点和应力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掌握桩体变形趋势及周边环境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预警并调整处理方案。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施工时,更应重视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评估,确保公共安全。
最后,为避免类似问题在后续施工中重复发生,应强化管理与培训。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流程,定期校验机械设备和测量仪器。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和现场指导,提升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租赁期间,租用方与出租方也应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做好桩体进场验收、施工监督和退场检查等工作,确保全过程可控。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租赁期间若出现桩体垂直度偏差,应坚持“早发现、准判断、慎处理”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通过科学分析、合理纠偏和有效监控,既能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延长钢板桩的使用寿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