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基坑支护、河道围堰或临时挡土墙等工程时,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材料,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关于“拉森钢板桩租赁期间降水配合由谁负责”这一问题,常常成为施工单位、租赁单位与业主之间争议的焦点。明确责任归属,不仅关系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也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各方权益。
首先,需要厘清拉森钢板桩租赁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租赁公司仅提供钢板桩产品及相关配套构件(如导梁、支撑系统等),并负责运输、安装指导及回收服务。但租赁合同中一般不包含降水工程内容。降水,即通过井点降水、深井降水或其他方式降低地下水位,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施工安全,属于专项施工技术措施。因此,从合同关系上看,降水工作不属于租赁服务的自然延伸。
那么,在拉森钢板桩打设完成后,若现场存在地下水渗流、基底涌水或边坡失稳等问题,是否应由租赁方负责?答案是否定的。拉森钢板桩本身具备一定的止水性能,尤其在咬合良好的情况下能有效阻挡浅层地下水进入基坑。但其止水效果受地质条件、施工质量、桩体完整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降水系统。例如,在砂层或强透水地层中,即使钢板桩闭合良好,仍可能出现管涌或绕流现象,此时必须辅以有效的降水措施才能保障施工安全。
根据行业惯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施工现场的降水方案设计与实施责任,通常归属于总承包单位或专业分包单位。具体而言,若项目由总包单位负责整体施工管理,则总包应组织编制包括降水在内的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该方案需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形式等因素综合制定。在此框架下,降水系统的布设、运行、维护及应急处理均由施工单位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租赁公司在提供钢板桩服务时,会附带技术咨询服务,甚至协助客户进行初步的支护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承担降水责任。技术服务的边界在于结构稳定性和打拔工艺支持,而非水文地质处理。若因未采取合理降水措施导致钢板桩变形、倾斜或基坑坍塌,责任主体仍是施工方而非租赁方。
此外,从风险控制角度分析,降水作业具有高度动态性,需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调整抽水速率和运行策略。这项工作需要专业设备、人员和技术支持,远超出租方的服务能力范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地面沉降、邻近建筑物开裂等,追责时将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重点审查施工方案的合规性、现场管理的到位程度以及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而不会简单归咎于钢板桩本身的质量或租赁单位的服务缺失。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个别项目采用“打包式”服务模式,即由一家综合性公司同时提供钢板桩租赁与降水施工服务。这种模式下,责任划分清晰,便于统一协调。但对于大多数独立运作的租赁商而言,明确告知客户降水不属于其服务范畴,并在合同中加以约定,是规避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的工程建设实践中,拉森钢板桩租赁期间的降水配合工作,原则上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租赁单位的核心职责在于确保钢板桩产品质量、按时供应及技术支持,而不包括水文治理。建设单位和监理方也应在项目前期明确各参建方的责任界面,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推诿延误。只有各方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施工目标。
最后建议,在签订钢板桩租赁合同时,双方应就降水责任作出书面说明,必要时可附加技术交底文件或签署补充协议,以减少后期纠纷。同时,施工方应充分重视地下水控制的重要性,科学编制降水方案,加强过程监控,真正实现支护结构与排水系统的有机协同,为工程质量安全筑牢防线。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