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是在广州天河区这类高度城市化、地下空间开发密集的区域,拉森钢板桩施工已成为深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连续墙等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基准点作为测量控制的核心,其稳定性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如何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有效保护基准点,成为技术管理的重点环节。本文将围绕广州天河区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系统阐述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基准点保护的技术要点。
首先,应充分认识基准点在施工测量中的关键作用。基准点是整个工程测量系统的起算依据,用于控制轴线定位、高程传递和变形监测。一旦基准点发生位移或破坏,将导致后续放样偏差、结构错位,甚至引发重大质量事故。在广州天河区,由于软土地基广泛分布,地下水位较高,且周边建筑密集,施工扰动极易引起土体变形,进而影响基准点的稳定性。因此,必须从设计阶段就明确基准点的布设原则与保护措施。
基准点的选址是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总体布局和现场地形,选择远离施工影响范围的位置设置基准点。一般建议将基准点布设在距离基坑边缘不少于3倍开挖深度的稳定区域,避免受到打桩振动、土体挤压和降水引起的沉降影响。在天河区部分高层建筑密集区,地面可用空间有限,可考虑将基准点设置于周边已有稳定建筑物的结构上,如坚固的墙体或基础承台,并通过预埋件进行固定,确保其长期稳定。
其次,基准点的结构形式需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推荐采用混凝土墩式标石或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其基础应深入原状土层或持力层,深度一般不小于1.5米,并配以适当的配筋以增强整体刚度。对于临时性基准点,也应使用金属标志嵌入混凝土中,并加设保护盖或围栏,防止机械碰撞或人为破坏。在雨季频繁的广州地区,还需考虑排水问题,避免积水浸泡导致基础软化或冻胀(虽无冻土,但水浸仍会影响稳定性)。
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振动和挤土效应是影响基准点稳定的主要因素。钢板桩沉桩时产生的冲击振动可通过土体传播,可能引起基准点基础微小位移。为此,应采取减振措施,如采用液压静压植桩机替代传统锤击法,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同时,在靠近基准点区域施工时,应控制打桩速率,分段施打,并实时监测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变化。若发现异常位移趋势,应立即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
此外,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是保障基准点安全的重要手段。应在施工全过程对基准点进行定期复测,建议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GNSS接收机进行独立检核,频率初期为每日一次,后期可根据变形趋于稳定情况适当延长至每周一次。所有测量数据应形成闭环记录,便于追溯和比对。同时,可结合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提高响应效率。
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同样不可忽视。项目部应明确基准点管理责任人,制定专项保护方案,并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培训,强调基准点的重要性及保护要求。施工现场应设立醒目标志牌,标明基准点位置及禁止占压、碾压等规定。对于因施工需要确需迁移基准点的情况,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先建立新点并校核无误后方可废弃原点。
最后,应重视竣工后的基准点延续使用价值。部分基准点可作为后期结构沉降观测、运营维护的控制依据,因此在工程结束后仍需妥善保留,并移交相关单位管理。对于永久性基准点,还应绘制详细的点之记,注明坐标、高程、埋设时间及结构特征,便于后续查询和使用。
综上所述,在广州天河区复杂的城市环境下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基准点的保护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贯穿施工全过程的质量保障措施。通过科学选址、合理构造、减振施工、动态监测和严格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基准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只有将基准点保护纳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建造与安全施工的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