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在广州这样的南方沿海城市,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良好的止水性和施工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护岸、地下管廊等工程中。然而,由于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暴天气频繁,年均雷电日数超过80天,属于全国雷电高发区域之一,因此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以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首先,拉森钢板桩本身由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若未进行有效接地,在雷雨天气下极易成为雷击的接闪通道,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初期,就应将防雷接地系统纳入整体施工方案设计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相关要求,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雷接地措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防雷接地系统通常包括接闪装置、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对于拉森钢板桩而言,其连续打入地下的结构特性使其天然具备作为接地体的潜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可直接将其作为主接地体使用。当钢板桩打入深度不足、土壤电阻率过高或存在严重腐蚀风险时,应增设专用接地极。一般建议采用镀锌角钢或铜包钢作为辅助接地材料,垂直埋设于地下不小于2.5米,顶部距地面不少于0.6米,并与钢板桩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可靠电气通路。
其次,引下线的设置至关重要。由于拉森钢板桩多为模块化拼接安装,各单元之间可能存在接触电阻较大的问题,影响雷电流的顺利传导。因此,必须在每间隔一定距离(建议不超过20米)的位置,使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²的镀锌扁钢或铜缆对相邻钢板桩进行跨接,确保整个桩墙形成连续导电路径。跨接点应打磨除锈并做防腐处理,焊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钢宽度的两倍,且双面满焊,焊后涂刷沥青或环氧树脂进行保护。
此外,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配电箱、塔吊、活动板房等也必须与拉森钢板桩接地系统实现等电位连接。特别是塔吊等高空金属结构物,应单独设置避雷针,并通过独立引下线接入共用接地网,避免发生侧击雷或感应过电压对设备造成损坏。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控制在4Ω以内,特殊情况下(如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通过增加接地极数量、使用降阻剂或深井接地等方式降低接地电阻。
在检测与维护方面,施工单位应在雷雨季节来临前组织专业人员对接地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关键节点的接地电阻值,并做好记录归档。一旦发现电阻超标或连接松动、腐蚀等问题,应及时整改。同时,应建立日常巡检制度,特别是在强降雨或雷暴过后,重点检查接地连接点是否完好、有无断裂或烧蚀痕迹。
还需强调的是,防雷接地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部应组织专项安全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了解雷电危害及应急处置方法,严禁在雷雨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吊装等高风险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防雷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防雷接地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技术任务。只有从设计、施工、检测到运维全过程严格落实相关技术标准,才能有效防范雷击风险,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随着智慧工地和绿色施工理念的不断推广,未来还可探索将智能监测传感器集成于接地系统中,实现实时监控与预警,进一步提升防雷安全管理水平。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