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与人工挖孔桩作为两种常见的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式,常被结合使用于深基坑工程、地铁车站、地下管廊等项目中。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或临近建筑物密集区域,采用拉森钢板桩先行围护,再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既能有效控制土体变形,又能保障后续桩基的成孔质量。然而,此类复合施工工艺涉及多种高风险作业环节,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要点,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周边环境调查。广州地区多为软土、淤泥质土及砂层,地下水丰富,易发生流砂、管涌等问题。因此,需根据地勘报告合理设计拉森钢板桩的入土深度、间距及支撑体系,并对人工挖孔桩的位置、直径、深度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应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进行监测布点,建立预警机制,防止因施工扰动引发沉降或开裂。
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打桩垂直度和锁口连接质量。建议采用振动锤配合导向架进行沉桩,避免单侧受力导致偏移。每根钢板桩打入前应检查锁口是否清洁、有无变形,必要时涂抹黄油以减少摩擦阻力,确保咬合紧密,形成连续止水帷幕。在邻近既有结构或敏感区域施工时,宜采用静压植桩机等低振动设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钢板桩围堰封闭后应及时设置内支撑或锚索,防止侧向土压力过大造成失稳。
进入人工挖孔桩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井下作业面临缺氧、有毒气体、坍塌、坠落等多种威胁。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每班开工前,应使用鼓风机对孔内持续通风不少于30分钟,并用气体检测仪测量氧气、硫化氢、甲烷等浓度,确认达标后方可下井。孔口周围须设置不低于1.2米的防护栏杆,并配备防坠器和应急提升装置,确保突发情况下人员可迅速撤离。
挖孔过程中,应坚持“短进尺、强支护”的原则。一般每掘进0.5~1米即进行一次护壁混凝土浇筑,护壁厚度不应小于100mm,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上下节护壁钢筋应可靠搭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遇有砂层、粉细砂或地下水丰富地层时,应预插钢筋、加设钢丝网或采用喷射混凝土临时加固,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孔内水压,防止塌孔。严禁在无护壁或护壁未达到强度的情况下继续下挖。
用电安全也是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关键环节。所有井下照明必须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电缆线应沿孔壁固定敷设,避免机械损伤。潜水泵、振捣棒等电动工具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并由专人定期检查绝缘性能。配电箱应远离积水区域,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杜绝私拉乱接现象。
在拉森钢板桩与人工挖孔桩交叉作业时,应加强协调管理。钢板桩围护结构作为整体稳定体系,不得随意切割或拆除。若确需在钢板桩上开设孔洞以便桩位布置,必须经过设计单位验算并出具变更方案,同时对开孔部位进行补强处理。吊装钢筋笼时,应避免碰撞钢板桩,影响其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在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的狭小场地,应设置专职指挥人员,明确作业半径和避让路线,防止机械伤害。
最后,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急救药品和通讯设备,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监理单位应全过程旁站监督,发现隐患立即责令整改,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实施拉森钢板桩与人工挖孔桩联合施工,必须统筹考虑地质条件、结构安全与作业环境,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唯有坚持科学组织、规范操作、动态监控,才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保障工程建设平稳有序推进,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