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不断增长,深基坑支护工程日益增多。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密集的城市建筑环境中,如何高效、安全地完成基坑支护施工成为工程界关注的重点。拉森钢板桩与预制桩协同施工技术因其施工便捷、适应性强、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广州地区的市政、地铁、综合管廊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合理组合不同桩型的优势,实现结构稳定与施工效率的双重提升。本文将围绕广州地区应用该技术的关键要点进行系统阐述。
首先,地质勘察与方案设计是协同施工的前提。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细砂、黏性土为主,地下水位高,土体承载力较低,且部分区域存在软弱夹层。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探,明确土层分布、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坑深度、周边建筑物距离、交通荷载等因素,科学设计拉森钢板桩与预制桩的布设形式。通常采用“外排拉森钢板桩+内排预制混凝土桩”或“间隔交错布置”的方式,前者适用于较深基坑,后者适用于空间受限区域。设计阶段还需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抗隆起分析及变形预测,确保结构安全。
其次,施工顺序与工艺协调至关重要。在实际施工中,应遵循“先预制桩后拉森桩”的原则。预制桩(如PHC管桩或方桩)需提前打设,作为主要承重和抗侧移结构,其垂直度控制要求严格,偏差不宜超过1/100桩长。打桩过程中应采用静压或低噪音锤击工艺,减少对周边建筑的振动影响。待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并完成接桩、截桩处理后,再进行拉森钢板桩的插打。拉森桩通常采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沉桩,施工时应控制沉桩速度,避免因过快导致锁口撕裂或偏移。同时,两者的连接节点需特别处理,可通过焊接角钢或设置连接板实现有效传力,增强整体性。
第三,锁口润滑与止水处理是保障质量的关键环节。广州地区地下水丰富,若止水效果不佳,极易引发基坑渗漏甚至管涌。拉森钢板桩的锁口在插打前必须涂抹专用润滑脂,以减少摩擦阻力,防止锁口变形。对于预制桩与拉森桩之间的缝隙,可采用膨润土泥浆封堵或高压旋喷注浆进行补强。在重要地段,还可增设双排拉森桩或结合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止水帷幕,进一步提升防渗性能。此外,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同步设置降水井,控制地下水位在开挖面以下0.5~1.0米,防止被动区土体失稳。
第四,监测与动态调整不可忽视。协同支护体系在受力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尤其在开挖阶段,土压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桩体位移或内支撑受力异常。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桩体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等项目。建议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预警。一旦发现变形速率超过预警值(如连续三天位移大于3mm/d),应立即暂停开挖,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如增设临时支撑、补打锚杆或注浆加固被动区。
最后,环保与文明施工也应贯穿全过程。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施工噪音、扬尘和废弃物管理有严格要求。施工期间应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夜间禁止高噪声作业;现场设置洗车槽和雾炮机,控制扬尘;废弃泥浆和切割钢材应分类回收,避免污染环境。同时,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材料堆放区,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与预制桩协同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依赖于精准的设计、合理的工序安排、严格的工艺控制以及全过程的监测管理。该技术不仅提升了基坑支护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为复杂城市环境下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未来,随着智能建造和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该技术将进一步融合BIM建模、物联网监测等数字化手段,推动广州城市建设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