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地区的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而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搭设脚手架以辅助打桩、焊接、检测及后期维护作业。脚手架作为支撑和操作平台,其搭设的稳固性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与效率。因此,掌握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脚手架搭设的稳固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首先,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环境以及钢板桩的长度和打入深度,合理设计脚手架结构。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土层多为软土、淤泥质土或砂层,地基承载力普遍偏低。因此,在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常见做法包括铺设混凝土垫层、加设钢板扩散荷载或采用钢管桩进行地基加固,确保脚手架基础稳定,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整体失稳。
其次,脚手架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推荐使用Q235级或以上材质的钢管,壁厚不得低于3.0mm,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并通过质量检验。所有构件在进场前需进行外观检查,严禁使用弯曲、锈蚀严重或有裂纹的钢管。同时,考虑到广州气候湿热、雨季较长,脚手架在搭设完成后应定期检查防腐情况,必要时进行防锈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在搭设过程中,立杆间距应控制在1.2~1.5米之间,横杆步距不宜超过1.8米,且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超过200mm,以增强整体稳定性。对于高层或悬挑式脚手架,应增设剪刀撑和横向斜撑,剪刀撑角度宜控制在45°~60°之间,连续设置并固定牢固。特别是在临近钢板桩作业区域,脚手架应避免直接倚靠钢板桩,防止因振动或侧向推力影响桩体稳定性。
连接节点的可靠性是脚手架稳固的关键。所有扣件必须拧紧至40~65N·m的扭矩,确保连接牢固。在高风压区域(如靠近珠江或开阔地带),应增加连墙件设置密度,通常每两步三跨设置一道刚性连墙件,将脚手架与周边稳固结构(如围挡基础、临时混凝土墩等)可靠连接,有效抵抗风荷载和施工动荷载。
此外,考虑到拉森钢板桩施工常伴随振动锤作业,产生强烈震动,脚手架应具备良好的抗振性能。建议在关键受力部位增设弹性垫层或减震装置,并避免将脚手架直接锚固于正在施打的钢板桩上。同时,在打桩期间应暂停脚手架上的高空作业,待振动结束后再恢复施工,确保人员安全。
作业平台的铺设也需规范。脚手板宜采用钢笆片或木跳板,满铺、稳铺,并用铁丝绑扎牢固,不得有探头板。临边区域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防护栏杆,并加挂密目式安全网,防止工具或材料坠落伤人。夜间施工时,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最后,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必须经过验收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内容包括基础处理、杆件布置、扣件紧固、连墙件设置、防护措施等,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和监理共同签字确认。在使用过程中,应建立日常巡查制度,重点关注基础沉降、杆件变形、扣件松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脚手架的稳固搭设不仅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设计、规范选材、精细施工和严格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目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