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深基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可重复使用性和施工便捷性,被广泛应用于广州地区的围护结构施工中。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操作频繁、高空作业多、现场环境复杂,物体打击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的物体打击防护技术管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入手,做好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明确拉森钢板桩施工流程、潜在风险点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吊装作业、打桩机械操作、钢板桩堆放等高风险工序,需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确保每位作业人员熟悉掌握。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危险作业区域,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
其次,强化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预防物体打击的重要手段。拉森钢板桩施工主要依赖履带吊、振动锤、液压打桩机等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极易引发钢构件坠落、飞溅等事故。因此,所有机械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与保养,确保制动系统、钢丝绳、吊钩、限位装置等关键部件处于良好状态。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超载、斜拉、猛起猛放等违规行为。在吊装钢板桩时,应使用专用吊具,确保连接牢固,并在吊物下方设置警戒区,禁止人员穿行或停留。
第三,合理规划现场物料堆放与运输路径,减少物体打击的潜在风险。拉森钢板桩通常长度较大(常见为12m至24m),重量较重,堆放不稳或搬运不当极易造成倾倒伤人。施工现场应设置专用的材料堆放区,地面平整坚实,并采用垫木分层堆放,每层之间加设防滑垫块,防止滑移。堆放高度不宜超过两层,且应设置防倾倒支撑或拉结措施。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车辆,钢板桩两端固定牢靠,避免在运输途中因颠簸导致脱落。
在打桩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先支后挖、随挖随撑”的原则,防止因土体失稳导致钢板桩突然位移或断裂,从而引发连锁安全事故。特别是在软土地基或临近既有建筑的区域,应加强监测,实时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加固措施。此外,打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可能使周边松散物体(如工具、小型构件)发生位移或掉落,因此作业面周边不得随意摆放杂物,所有工具应放入工具袋或固定存放。
针对高空作业和交叉作业带来的风险,应设置有效的物理隔离措施。例如,在吊装区域上方搭设防护棚或防砸通道,采用钢管架配合双层竹笆或钢板进行封闭,确保下方通行人员的安全。对于多工种同时作业的场景,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交叉作业;确需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硬质隔离层,并安排专人监护。
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与使用也不容忽视。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帽,从事高空或吊装作业的人员还需系挂安全带。作业前应检查安全帽是否有裂纹、变形或内衬损坏,确保其具备有效防护能力。同时,施工单位应建立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定期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装备。
最后,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是应对突发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保障。施工现场应配备急救箱、担架等应急物资,并组织人员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事故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救治伤员,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查明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物体打击防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人员管理、设备维护、现场布置、作业规范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和持续改进,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