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施工中,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高效的施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管廊等工程中。然而,在涉及电力设施周边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由于施工机械振动、打桩冲击力以及地下管线复杂等因素,极易对既有电力线路及设备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开展有效的电力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在实施拉森钢板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前期调查和技术准备。施工单位应会同电力管理部门,获取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电力管线分布图,并通过物探手段(如地质雷达、电磁探测)核实图纸准确性,明确电缆走向、埋深及电压等级。对于高压电缆或重要供电线路,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并划定安全作业范围,避免机械误碰或挤压。同时,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报电力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施工过程中,监督检查的重点之一是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相关技术规范,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有相应的安全距离要求。例如,10kV线路周边5米内禁止大型机械作业,35kV及以上线路则需保持更远距离。监督人员需现场核查打桩机、吊车等设备的作业半径是否满足规定,必要时应设置物理隔离带或引导机械改变作业路径。此外,夜间施工时应加强照明和警示措施,防止误操作。
振动控制是另一项关键技术要点。拉森钢板桩通常采用振动锤沉桩工艺,其产生的高频振动可能影响邻近电力井、配电箱或电缆接头的稳定性。监督检查应重点关注振动监测数据,建议在临近电力设施的位置布设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振速、频率等参数,并与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中的限值对比。一旦发现超标,应立即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减振措施,如采用液压静压植桩机替代振动锤,或设置隔振沟。
在打桩过程中,还应防范因土体扰动导致的电缆位移或破损。尤其在软土地基区域,钢板桩下沉可能引起周围土体侧向位移,进而牵拉或挤压埋地电缆。监督人员需定期巡视电缆通道沿线,观察是否有地面开裂、沉降或井盖偏移现象。对于高风险区段,可提前将电缆临时迁改或加装保护套管,并在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值守。
电力设施的防触电保护也不容忽视。施工现场常存在临时用电需求,若电源线路布置不当,易与打桩设备发生缠绕或短路。监督检查应确保所有临时用电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原则,配电箱远离施工振动区,电缆架空或穿管保护,严禁私拉乱接。同时,作业人员须接受电力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置流程,如发现电缆裸露或冒烟,应立即切断电源并上报。
施工结束后,仍需持续关注电力设施状态。监督单位应组织复测,确认电缆未受损伤,电力井结构完好,周边地表无持续沉降。必要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电缆绝缘检测或局部放电测试,确保供电系统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同时,整理全过程监督记录,包括影像资料、监测数据和整改报告,作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技术参考。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开展电力监督检查,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程管控”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精准监测、严格管理和多方协作,才能有效规避施工对电力设施的潜在威胁,保障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责任与规范的体现,唯有如此,方能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公共安全的有机统一。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