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备受关注。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止水性能良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深基坑支护、河道围堰、临时挡土墙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为确保拉森钢板桩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必须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验收技术标准。
一、施工前的规划要点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后续顺利实施的基础。首先,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明确场地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合理选择钢板桩型号(如U型或Z型)和长度。广州地区软土层较厚,常需选用较长的拉森Ⅳ或Ⅵ型钢板桩以保证嵌固深度。同时,应进行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包括抗倾覆、抗隆起、整体稳定性及内支撑系统验算,确保结构受力合理。
其次,施工方案应包含详细的施工流程、机械设备选型(如振动锤、静压植桩机)、施工顺序及应急预案。特别是在临近既有建筑或地铁线路区域,应优先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静压施工工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需制定排水与降水方案,结合轻型井点或管井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涌砂和管涌现象。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
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把控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测量放线,应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放出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点和高程基准点,确保桩位偏差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50桩长。其次是打桩作业,应从基坑一角开始,逐根插打,保持锁口清洁并涂抹专用润滑剂,确保连接紧密、止水有效。对于硬质地层或存在障碍物的情况,可采用引孔辅助沉桩。
在接长钢板桩时,应采用等强度焊接工艺,焊缝需满焊并进行外观检查,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探伤。相邻桩的接头位置应错开不少于1米,避免形成薄弱截面。同时,应实时监测沉桩过程中的贯入度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防止出现偏移、倾斜或断裂。
内支撑系统安装也至关重要。应按照设计要求及时架设钢围檩和水平支撑,通常采用H型钢或钢管支撑,安装前应对支撑构件进行校直和除锈处理。支撑预加轴力应分阶段施加,并通过测力计监控实际受力状态,确保支护体系整体协调工作。
三、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技术要点
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必须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等相关标准进行系统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观质量检查:检查钢板桩表面是否有明显变形、裂纹、锈蚀或焊接缺陷;锁口是否完整、咬合严密,是否存在漏砂漏水现象。对于围堰工程,还应进行渗水观察,必要时进行堵漏处理。
二是几何尺寸与安装精度检测: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复核桩顶标高、轴线偏移及垂直度,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一般要求桩顶标高偏差控制在±30mm以内,平面位置偏差不超过50mm。
三是内支撑系统验收:检查支撑构件规格、连接节点焊接质量、支撑预应力施加记录,并核实支撑轴力监测数据是否稳定。所有支撑应牢固可靠,无松动或失稳迹象。
四是监测数据评估:验收时应调取基坑施工期间的监测资料,包括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数据分析应显示变形发展趋势平稳,未超过预警值,且无突变现象。
五是资料归档审查: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的施工记录、材料合格证、焊接检验报告、监测日报及隐蔽工程验收资料,监理单位须逐项核查并签署验收意见。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坚持“前期精细规划、过程严格控制、后期规范验收”的原则。只有通过系统化的技术管理与标准化的验收流程,才能有效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