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支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护岸、地下管廊、地铁工程等项目中。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技术要点,并在验收阶段执行规范标准。以下是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建设及验收的关键技术要点。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周边环境调查。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层以软土、淤泥质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必须根据地质报告合理选择钢板桩型号(如U型、Z型或直腹板型)及入土深度,确保其抗弯、抗剪及抗隆起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需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因打桩振动或土体扰动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钢板桩材料进场前应进行严格检验。所有钢材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并按批次抽样送检,检测内容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及焊接性能等。钢板桩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夹渣等缺陷,锁口应完整无损,确保相邻桩之间能顺利咬合,形成连续封闭的挡土止水结构。对于重复使用的旧桩,应进行整形修复和锁口通条试验,防止沉桩过程中出现卡阻或偏斜。
在沉桩施工过程中,应优先采用静压法或液压振动锤沉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噪音和振动影响,尤其适用于城市密集区。施工前应设置导向架或导梁,确保钢板桩垂直度控制在1/150以内,轴线偏差不超过10mm。沉桩顺序一般由一角向两侧推进或闭合式施打,避免中间向两端施工导致闭合困难。每根桩沉设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检查其垂直度、平面位置及锁口连接质量,发现偏移或倾斜应立即纠偏,必要时拔出重打。
接桩作业应采用等强度焊接,焊缝需饱满连续,焊后清除焊渣并进行外观检查,重要工程还需进行超声波探伤。接头位置不宜设在弯矩较大区域,通常避开基坑底面以上2m范围内。对于需要设置内支撑或锚杆的基坑,应在钢板桩达到设计深度并完成冠梁施工后,及时安装支撑系统,确保整体结构稳定。
在施工期间,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重点监测内容包括:钢板桩顶部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周边地表沉降、邻近建筑物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监测频率在开挖阶段应加密至每日一次,发现异常应及时预警并采取加固措施。广州地区雨季较长,需特别注意暴雨期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导致桩体失稳。
进入验收阶段,应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以及地方相关标准开展全面检查。验收分为过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过程验收主要针对每一批次沉桩完成后的几何尺寸、垂直度、锁口连接质量等进行现场核查;竣工验收则需提交完整的施工记录、材料检测报告、焊接质量检测报告、监测数据汇总及影像资料。
验收时重点检查以下几项内容:一是钢板桩的平面布置是否符合设计图纸,闭合段是否严密;二是实际入土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存在浮桩现象;三是锁口咬合是否紧密,有无漏水、漏砂情况;四是冠梁、支撑系统安装是否牢固,节点连接是否可靠;五是整体结构在基坑开挖后的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此外,对于止水要求较高的工程,可进行渗水试验或采用高压旋喷注浆对锁口进行补强处理,确保止水效果。验收不合格的部位必须返工处理,直至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地质特点和城市环境条件,严格执行材料控制、施工工艺、过程监测和验收标准。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为后续主体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拉森钢板桩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施工与验收技术也必将朝着标准化、智能化方向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