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的市政工程、水利建设及基坑支护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使用的围护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排水系统改造、地下管廊建设等项目。然而,由于广州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软土层分布广,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极易引发渗漏、变形甚至坍塌等问题,因此在施工完成后必须通过严格的水务验收程序,确保其防渗性能、结构稳定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将重点阐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后水务验收的关键技术要点。
首先,施工前资料审查是水务验收的基础环节。验收单位需核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方案、地质勘察报告、钢板桩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特别是要确认钢板桩的型号选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常用U型或Z型拉森桩),入土深度是否满足抗隆起、抗倾覆和止水要求,同时检查是否进行了降水井布置与监测方案的设计。此外,还需核实施工机械选型、焊接工艺、接头处理方式等是否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相关规定。
其次,现场实体质量检查是验收的核心内容。验收人员应重点检查钢板桩的打设质量,包括桩体垂直度偏差是否控制在1/150以内,相邻桩之间的锁口连接是否严密无明显缝隙,是否存在错位、扭曲或破损现象。对于采用振动锤沉桩的工艺,需确认是否有因过度振动导致周边土体扰动或邻近建(构)筑物开裂的情况。针对止水性能,应进行渗漏观测:在完成合拢并抽水后,观察基坑内壁是否存在明流渗水、线状漏水或冒砂现象。若发现局部渗漏,应评估其成因(如锁口未咬合紧密、桩体变形或存在砂性通道),并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注浆封堵、外侧高压旋喷加固等补救措施。
第三,地下水控制效果评估不可忽视。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下水丰富,承压水层发育,因此在拉森钢板桩封闭后形成的止水帷幕必须具备良好的隔水能力。验收时应调取基坑内外水位监测数据,分析降水井运行期间坑外水位下降幅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一般不宜超过50cm),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度抽取引发地面沉降的风险。同时,需检查坑内集水井排水量是否稳定,有无持续增大趋势,这可能是止水失效的早期征兆。必要时可采用示踪剂试验或电法探测手段辅助判断地下水流向与渗漏路径。
第四,周边环境影响监测结果是验收的重要依据。施工期间应布设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建筑物倾斜等监测点,并在验收阶段提供完整的监测曲线。重点查看基坑周边道路、管线、房屋的累计变形值是否在预警阈值内(如地表沉降≤30mm,水平位移≤25mm)。若出现异常变化,需结合地质条件分析是否由钢板桩施工扰动引起,并评估后续风险。此外,还应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是否存在超挖、堆载过近等违规操作。
第五,功能性测试与长期耐久性考量也应纳入验收范畴。对于涉及永久性挡土或防洪功能的拉森钢板桩结构,除短期稳定性外,还需关注防腐措施的实施情况。广州气候湿热,海水倒灌区域氯离子含量高,易造成钢材腐蚀。验收时应查验桩体是否涂刷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系统是否安装到位,并核对材料出厂合格证及第三方检测报告。对于临时支护结构,则应明确拆除时间节点及回填恢复方案,避免遗留地下障碍物影响后期规划。
最后,验收结论应形成书面报告并备案。报告中需明确指出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及复验安排。所有参与方(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监测)须签字确认,确保责任可追溯。对于重大水利或跨河工程项目,建议邀请水务主管部门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联合验收,提升公信力与合规性。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的水务验收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把控设计合规性、施工质量、止水效果、环境影响和耐久性能五大关键环节。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推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