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各类建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开挖、河道护岸、地下管廊及临时围堰等工程。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抗弯性能强等特点使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显著优势。然而,为确保工程安全与长期稳定性,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及后期地基保修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地基保修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
首先,在施工前应充分掌握场地地质条件。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土层以软土、淤泥质土为主,局部夹杂砂层,承载力较低且易发生沉降。因此,在设计阶段需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明确土层分布、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参数,并据此合理选择拉森钢板桩的型号(如U型或Z型)、长度及入土深度,确保桩体能够穿透软弱土层并锚固于相对稳定的持力层中,从而有效防止基坑侧壁滑移和底部隆起。
其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打桩质量。采用振动锤或液压静压设备进行沉桩时,应保持桩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50桩长,避免因倾斜导致锁口咬合不严,进而引发漏水或整体失稳。相邻钢板桩之间的锁口必须清理干净并涂抹专用润滑油脂,以减少摩擦阻力,保证顺利插打和紧密连接。对于转角部位或异形节点,应提前进行放样模拟,定制特殊形状的转角桩或采用焊接加固措施,确保结构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基坑开挖阶段,必须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严禁超挖或一次性大面积开挖。每层开挖后应及时安装支撑系统(如钢围檩、钢管支撑或混凝土冠梁),并通过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支撑轴力,防止因支撑滞后造成桩体过大变形。同时,应在基坑周边布设位移、沉降、水位及支撑应力监测点,实现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地基保修的核心在于防渗与长期稳定性维护。由于广州地区地下水丰富,若钢板桩接缝处理不当,极易出现渗漏现象,影响基坑干燥作业环境甚至引发周边地面沉降。为此,可在锁口处注入膨润土泥浆或聚氨酯类化学注浆材料,形成止水帷幕;对于已出现轻微渗水的区域,应及时采用速凝水泥封堵或内侧设置排水沟引排,防止水流带走细颗粒土造成空洞扩展。
此外,钢板桩在服役期间会受到土壤腐蚀、氯离子侵蚀及干湿交替作用的影响,尤其在滨海或河涌附近区域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在桩体表面涂刷防腐涂层(如环氧煤沥青或热喷锌铝复合层),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定期开展外观检查与厚度检测,评估锈蚀程度。对于永久性使用的钢板桩结构,还应考虑阴极保护等长效防腐措施。
当工程完成后进入回填阶段,应回填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砂性土或级配碎石,并分层夯实,避免直接用大型机械碾压桩体附近区域,以防造成桩身损伤或偏移。回填至设计标高后,若钢板桩为临时结构,应选择合适的拔桩时机,通常在主体结构完成且具备足够抗浮能力后进行。拔桩时宜采用振动辅助方式缓慢起拔,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并及时对拔桩孔洞进行注浆填充,防止地表沉降。
最后,建立健全的保修管理制度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保修方案,明确责任人、巡查周期与应急响应机制。特别是在雨季或台风季节,应加强现场巡查频次,重点关注支护结构变形、渗漏情况及周边建筑物裂缝发展态势,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地基保修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监测与后期维护等多个环节。只有在充分认识本地地质特点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升支护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