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密集的城市建设环境中,深基坑支护工程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的支护结构形式,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广泛应用。其中,VI型拉森钢板桩因其截面尺寸大、抗弯能力强、锁口咬合紧密等优势,特别适用于深度较大、荷载较高的深基坑或临时挡土结构。结合广州地区的软土地基特点及施工经验,采用VI型拉森钢板桩进行重型支护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首先,地质勘察与设计参数的精准确定是支护体系安全的基础。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层以淤泥质土、粉砂、细砂及局部中粗砂为主,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土体承载力低且易发生流变。因此,在设计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钻探与原位测试,准确获取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及渗透系数等。基于这些数据,通过有限元分析或经典土压力理论(如朗肯或库仑理论)计算主动与被动土压力,并合理确定钢板桩的入土深度、最大弯矩位置及支撑布置方案,确保整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VI型钢板桩的选材与进场检验至关重要。VI型桩的截面模量大(通常在2000 cm³/m以上),单根桩宽约400mm,每延米重量可达77kg左右,具有较强的抗弯与抗剪能力。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轧U型钢板桩,常见材质为Q235或Q355B,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夹渣等缺陷。进场时需查验质量合格证,并对桩身直线度、锁口尺寸及镀锌层厚度进行抽检,防止因锁口变形导致沉桩困难或止水失效。
第三,沉桩工艺的选择与控制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与结构完整性。在广州市区密集建筑环境下,振动沉桩易引发周边建筑物沉降或开裂,因此推荐优先采用静压植桩机或液压锤配合减振装置进行施工。沉桩前应设置导向架,确保桩体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150桩长。对于硬质地层或孤石层,可预先采用引孔辅助沉桩,避免桩头损坏或偏移。同时,应严格控制打桩顺序,一般从基坑一角向两侧推进,减少土体挤压效应。相邻桩之间必须保证锁口完全咬合,必要时注入专用锁口密封脂以增强止水性能。
第四,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是重型支护结构的关键环节。针对深度超过8米的基坑,通常需设置多道水平支撑,常用形式包括钢管支撑(Φ609×16mm或更大)、H型钢围檩及混凝土冠梁。支撑轴力应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优先采用预加轴力方式减少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在平面布置上,支撑宜避开主体结构柱网位置,并预留足够的施工操作空间。所有焊接节点须按钢结构规范执行,确保连接可靠。
第五,地下水控制措施必须同步实施。由于广州地下水丰富,且部分区域存在承压水层,仅靠钢板桩自身难以完全止水。建议结合坑外降水井与坑内明排系统,必要时在桩间增设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止水帷幕。降水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及地面沉降,防止过度抽水引起地层失稳。
最后,全过程监测与应急管理不可忽视。施工期间应对桩顶位移、深层土体位移、支撑轴力、邻近建筑物沉降等关键指标进行自动化监测,设定预警阈值并建立响应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施工并采取回填反压、补强支撑等应急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应用VI型拉森钢板桩进行重型支护,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结构设计、施工工艺与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通过科学设计、精细施工与严密监控,才能有效保障深基坑工程的安全与进度,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