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坑支护工程作为深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选择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层出不穷,对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6米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支护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中小型基坑工程中。然而,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在广州地区进行6米拉森钢板桩施工时,是否需要设置止水帷幕?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工程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工期以及周边环境安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拉森钢板桩的基本特性及其适用条件。拉森钢板桩是一种通过锁口连接形成连续墙体的钢制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抗弯能力强等优点。在6米深度以内的基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通常能够提供足够的侧向支撑力,防止土体坍塌。然而,钢板桩本身并非完全防水结构,尽管其锁口连接具备一定的止水能力,但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层渗透性强的区域,仍可能出现渗漏现象。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条件复杂,普遍分布有较厚的淤泥质土、粉细砂层及砂砾层,这些土层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渗透系数。尤其是在珠江沿岸、老城区及低洼地带,地下水丰富,基坑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水、流砂等问题。因此,在此类地质条件下,仅依靠拉森钢板桩的自锁止水功能往往难以满足防渗要求。此时,是否增设止水帷幕成为决定基坑安全的关键因素。
止水帷幕是指通过高压旋喷桩、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或注浆等方式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防渗结构,用于阻断地下水向基坑内部渗透。在6米深的基坑中,虽然开挖深度不大,但由于广州地下水位常年偏高(一般距地表1.5~3.0米),若不采取有效止水措施,即使使用拉森钢板桩,也可能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坑壁渗水、底部隆起甚至管涌等风险。特别是在雨季或汛期,地下水压力增大,渗漏风险进一步上升。
从实际工程案例来看,广州多个采用6米拉森钢板桩的项目均结合了止水帷幕施工。例如,在天河区某地下停车场改造工程中,设计单位最初仅考虑使用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护,但在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存在中等透水性的粉砂层后,最终决定在钢板桩外侧增设双排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施工结果显示,该组合方案有效控制了基坑内外水头差,未发生明显渗漏,保障了施工安全。类似的做法也出现在海珠区、荔湾区的市政管网更新项目中。
当然,并非所有6米拉森钢板桩工程都必须设置止水帷幕。是否需要设置,应根据具体项目的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敏感度、施工周期及成本等因素综合判断。如果场地土层以黏性土为主,渗透系数低,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较多,则可考虑仅依靠钢板桩自身的止水性能。此外,对于临时性、短期使用的支护结构,若允许一定程度的渗水并配备有效的排水系统(如集水井、降水井),也可不设止水帷幕。
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广州城市建设密度不断提高,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日益密集,对基坑变形和地下水控制的要求愈发严格。即便是在浅层基坑中,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倾向于采用“拉森钢板桩+止水帷幕”的复合支护体系。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整体止水效果,还能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降低沉降风险。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进行6米拉森钢板桩施工时,是否包含止水帷幕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基于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决策。总体而言,在地下水丰富、土层透水性强或周边环境敏感的区域,建议配套设置止水帷幕,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对于地质条件较好、工期较短的临时工程,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未来,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推广和技术进步,诸如可回收式止水帷幕、智能化降水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广州地区的基坑支护工程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