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临时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开挖、河道整治以及地下工程施工中。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在深基坑工程中常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围护。其中,6米长的拉森钢板桩因其适中的长度和良好的抗弯性能,在中小型基坑项目中尤为常见。然而,随着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支撑体系及钢板桩需要拆除,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逆向操作,而是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拆除顺序,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拉森钢板桩及其支撑系统的拆除是有严格顺序要求的。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也直接影响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安全。若拆除顺序不当,可能导致土体失稳、边坡坍塌、地面沉降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拆除工作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依据设计方案和现场监测数据有序进行。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提前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邻近建筑的基础形式、距离、使用状况,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同时,应对支护结构的变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进行持续监测,确保当前工况处于可控状态。此外,需制定详细的拆除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审批程序,确保技术可行性和安全保障措施到位。
在实际拆除过程中,一般遵循“先支撑后拆板桩,由下而上、分段分层、对称均衡”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对于设有内支撑(如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的拉森钢板桩体系,应首先拆除支撑结构。但支撑的拆除并非一次性全部移除,而是按照从中间向两端、自下而上的顺序逐步释放支撑力。例如,若基坑设有两道支撑,则应先拆除第二道(下部)支撑,再拆除第一道(上部)支撑,避免应力突变造成结构失衡。
支撑拆除后,方可进行钢板桩的拔除作业。钢板桩的拔除顺序通常是从基坑的一端开始,逐根或隔根进行,优先选择受力较小、变形较轻的区域先行拔除。对于6米长的钢板桩,由于其入土深度相对较浅,拔除时容易受到土体摩擦力和锁口咬合阻力的影响,因此需配备专用振动锤或静压拔桩设备,并控制拔桩速度,防止因突然脱出导致周围土体扰动。
值得注意的是,拔桩过程中应同步实施回填或注浆措施,以弥补桩体拔出后形成的空隙,减少地表沉降。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随拔随灌砂、注入水泥浆或双液浆,确保土体密实度及时恢复。特别是在临近建筑物或重要设施的区域,更应加强监测频率,实时调整拔桩节奏和注浆参数。
此外,拆除作业还应考虑天气和水文条件的影响。在广州地区,雨季较长,降雨频繁,若在强降雨期间进行拆除,可能加剧土体软化,增加滑移风险。因此,应尽量避开恶劣天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做好排水措施。
安全管理贯穿整个拆除过程。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施工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配备抢险物资和设备,一旦发现异常沉降、裂缝或支撑异响,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加固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6米拉森钢板桩支撑的拆除绝非随意操作,而是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执行。正确的拆除顺序不仅能保障施工安全,还能有效控制周边环境影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风险。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强化技术交底和过程管控,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高效、文明的拆除目标,为后续工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