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天河区作为广州的核心区域之一,各类基础设施与住宅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车陂片区近年来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与住宅开发,其中涉及大量基坑支护工程,普遍采用6米拉森钢板桩进行施工。然而,钢板桩打设过程中产生的高强度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显著影响。为保障施工顺利推进的同时维护社区环境和谐,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噪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明确拉森钢板桩施工的主要噪音来源。在打桩过程中,锤击式打桩机通过高频冲击将钢板桩打入地下,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空气传播噪声,峰值噪音可达90分贝以上,尤其在夜间更为扰民。此外,设备运输、现场吊装、焊接作业等配套工序也会带来持续性的背景噪音。因此,防噪工作需从源头控制、传播路径阻断以及受体保护三个层面系统推进。
在源头控制方面,优先选用低噪音施工工艺是关键。传统柴油锤击打桩方式噪音大、污染重,已逐渐被液压静压植桩技术所替代。静压法通过液压装置将钢板桩缓慢压入土层,几乎不产生冲击噪音,特别适用于居民密集区。虽然设备成本较高,但其环保优势明显,且能有效减少对地基的扰动。在车陂项目中,施工单位可在条件允许的工段优先试用静压植桩,并结合地质勘探数据优化施工方案,避免盲目使用高噪音设备。
其次,在噪音传播路径上设置物理屏障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施工现场应沿围挡内侧设置专业隔音屏,采用吸声材料如聚酯纤维板、岩棉夹芯板等制成,高度不低于3米,并确保结构稳固、无缝衔接。对于噪音敏感方向,可增设弧形或L型延伸隔音墙,增强声波反射与吸收效果。同时,合理布局施工区域,将打桩作业点尽量远离住宅楼,利用临时建筑或堆土区形成天然声障,进一步削弱噪音传播强度。
时间管理同样是防噪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夜间(22:00至次日6:00)禁止进行高噪音施工作业。因此,车陂项目应严格制定施工时间表,将打桩等高噪音工序安排在白天非休息时段(如上午9点至12点,下午2点至6点),避开居民晨间与午休时间。确因工程紧急需夜间施工的,应提前向环保部门申请许可,并通过社区公告、短信通知等方式告知周边住户,争取理解与支持。
此外,加强现场设备维护与操作规范也能有效降低噪音水平。定期对打桩机、发电机、起重机等设备进行润滑与调试,防止因机械磨损产生额外噪音。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避免野蛮施工或长时间连续作业。同时,可在打桩锤与钢板桩接触部位加装缓冲垫片,减少金属撞击声,虽不能彻底消除噪音,但可起到一定减震降噪作用。
在受体保护方面,施工单位应主动与周边社区建立沟通机制。设立24小时投诉热线,及时响应居民关于噪音问题的反馈;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通报施工进展与防噪措施落实情况,增强透明度。对于距离工地较近的住宅楼,可考虑为受影响严重的住户提供临时安置或发放防噪补贴,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最后,建议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在施工期间对噪音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在住宅区边界布设多个监测点,记录每日不同时段的噪音数据,并形成报告向社会公开。一旦发现超标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整施工节奏或强化防护措施,确保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1类或2类区域的要求。
综上所述,广州天河车陂6米拉森钢板桩住宅区施工中的噪音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技术、管理与社会协作多管齐下。通过推广低噪工艺、构建隔音屏障、优化作业时间、强化设备管理并注重社区沟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也为城市密集区的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随着绿色建造理念的深入,此类以人为本、兼顾效率与环保的施工模式,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