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各类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建设等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其中,6米长的拉森钢板桩由于其适中的长度和良好的经济性,在中小型工程中尤为常见。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板桩的锈蚀问题逐渐引起工程人员的关注。特别是在广州这种高温高湿、沿海且空气盐分较高的城市环境中,钢材长期暴露于潮湿空气中极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那么,钢板桩体的锈蚀是否会影响施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轻微的表面锈蚀在工程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不会对钢板桩的整体性能造成显著影响。这类锈蚀通常表现为钢板表面出现红褐色斑点或薄层氧化皮,主要由大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共同作用所致。只要锈层未深入钢材内部,结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仍能满足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可以照常进行,只需在打桩前清除浮锈,确保锁口清洁,以保障相邻钢板桩之间的咬合紧密,防止渗水。
然而,当锈蚀程度较深,形成坑蚀或局部穿孔时,情况则完全不同。深度锈蚀会削弱钢板桩的有效截面面积,降低其抗弯、抗剪能力,进而影响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对于6米长的拉森钢板桩而言,其主要承担侧向土压力和水压力,若因锈蚀导致某段承载力下降,可能在受力集中区域产生应力集中,诱发局部变形甚至失稳。尤其在软土地基较多的广州地区,一旦支护结构出现薄弱环节,极易引发基坑侧壁位移增大、地面沉降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安全事故。
此外,锈蚀还可能影响钢板桩的锁口功能。拉森钢板桩依靠相互咬合的锁口形成连续墙体,若锁口部位因锈蚀而变形或堵塞,将直接影响插打效率和连接密封性。在广州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工地,锁口密封不良会导致大量渗水,不仅增加降水难度,还可能冲刷基底土体,造成管涌或流砂现象,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倾向于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旧钢板桩。这些桩体往往已历经多次施工,表面防护涂层早已剥落,加上长期堆放于露天场地,锈蚀风险更高。若在进场前未进行严格检测和评估,直接投入使用,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建议在施工前对所有钢板桩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观察、厚度测量以及锁口通透性测试。对于锈蚀深度超过原板厚10%的桩体,应坚决淘汰或仅用于非关键部位。
从施工工艺角度看,锈蚀还会增加打桩难度。锈蚀严重的钢板桩表面粗糙度增大,打入土层时摩擦阻力上升,容易造成锤击能量损耗,延长施工时间,甚至出现“拒锤”现象——即桩体难以继续下沉。这不仅影响工期,还可能因反复锤击加剧桩体损伤。在广州一些密集城区的项目中,周边建筑物密集,振动控制严格,长时间锤击作业可能引发投诉或结构安全隐患。
为应对锈蚀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先选用新桩或经过专业除锈防腐处理的旧桩;二是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避免长时间露天放置;三是施工前进行喷砂除锈并涂刷临时防锈涂层,增强耐久性;四是加强现场管理,建立钢板桩使用台账,记录每根桩的使用次数和状态,实现动态监控。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6米拉森钢板桩的锈蚀问题确实会对施工产生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锈蚀的范围和深度。轻微锈蚀可通过常规处理手段解决,不会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严重锈蚀则可能危及结构安全、降低施工效率、增加工程风险。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钢板桩的质量管控,科学评估锈蚀状况,合理制定使用方案,确保支护体系的安全可靠。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拉森钢板桩的技术优势,保障广州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