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6米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施工日志记录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施工日志不仅是现场施工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后期质量追溯、工程验收、责任划分以及项目管理决策的关键依据。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符合本地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和行业标准的日志记录要求至关重要。
首先,施工日志应每日如实填写,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或专职资料员负责记录,确保内容完整、真实、可追溯。记录时间应精确到日,必要时可细化至具体时段,如早班、中班或夜班作业情况。每篇日志应包含日期、天气状况、气温、风力、降水等气象信息,因为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频繁,高温高湿,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钢板桩的打设效率与焊接质量,必须详细备注。
其次,日志需明确记录当日施工部位及范围。对于6米拉森钢板桩工程,应注明施工区域(如基坑北侧、东段支护段等)、轴线编号、桩号起止位置,并附上简要平面示意图说明(文字描述即可)。同时,记录所使用的钢板桩型号(常见为SP-IV型或国产U型拉森桩)、长度(6米)、数量及进场批次,确保材料来源清晰,具备合格证与检测报告。
在施工工艺方面,日志应详细描述沉桩方式(一般采用振动锤打入法)、设备型号(如DZ90或DZ120振动锤配合挖掘机主机)、机械运行状态及操作人员信息。重点记录每根桩的打入深度、垂直度偏差、接头连接方式(锁口对接或焊接)、是否出现倾斜、扭转或锁口损坏等情况。若使用导向架,应记录其安装位置与稳定性检查结果,以体现施工精度控制措施。
针对广州软土层较厚、地下水丰富等地质特点,日志中还应反映地质变化情况。例如,在打桩过程中是否遇到淤泥层、砂层或孤石障碍,是否发生偏移或难以贯入现象,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如预钻孔、换锤调整频率等)。此类记录有助于分析施工难点,优化后续工艺参数。
安全文明施工内容不可忽视。日志须记载当日安全巡查情况,包括临边防护设置、机械设备安全状态、用电规范、人员劳保用品佩戴等。若进行夜间施工,还需记录照明设施配置与交通疏导措施。同时,应记录环保措施执行情况,如噪声监测数据、泥浆处理方式、施工废水排放路径等,确保符合广州市对城市施工的环保要求。
质量检验环节也应在日志中体现。除常规的桩位放样复核外,应记录第三方或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督情况、抽检频率与结果。对于焊接接头,需注明焊工持证信息、焊接工艺参数及外观检查结论。若进行承载力或完整性检测(如低应变测试),应记录检测时间、点位与初步结果。
此外,日志还需涵盖人员投入、材料消耗与机械台班统计。每日记录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数量,主要材料(如钢板桩、支撑型钢、混凝土垫层)使用量,以及机械设备运转时长。这不仅便于成本核算,也为进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当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如桩体断裂、严重偏位、周边建筑物开裂等),必须第一时间在日志中详实记录事件发生时间、位置、现象描述、应急处置措施及上报流程,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此类重大事项应形成专项报告,附于日志之后。
最后,所有施工日志应统一编号、装订成册,采用不易褪色的墨水书写或打印,禁止涂改。确需更正时,应采用划改方式并注明修改人与时间。日志本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丢失,竣工后作为工程技术档案移交建设单位或存档机构。
综上所述,广州6米拉森钢板桩施工日志的记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管理任务。它不仅体现施工单位的专业管理水平,更是保障工程安全、质量和合规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的日志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项目整体执行力,为类似软土地基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积累宝贵经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