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各类市政工程、基坑支护及临时围护结构施工中,6米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抗弯性能、施工便捷性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为确保施工安全、提高作业效率、规范现场管理,针对6米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劳务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管理规范要求。这些规范不仅涵盖人员组织、技术交底、安全防护等方面,还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首先,劳务队伍的准入与资质管理是基础环节。施工单位在选用从事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劳务队伍时,必须严格审查其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如打桩机操作工、起重工、焊工等)的资格证书。所有参与施工的劳务人员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或证件过期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同时,项目部应建立劳务人员花名册,实行实名制管理,通过人脸识别或刷卡系统记录考勤,确保人员信息真实可追溯。
其次,岗前培训与技术交底至关重要。在正式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全体劳务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钢板桩的型号规格(如SP-IV型6米长)、打入深度、垂直度控制要求、相邻桩咬合质量标准、打桩顺序、拔桩工艺以及应急预案等。交底过程应形成书面记录,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对于新进场或转岗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8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讲解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起重伤害等常见风险点的防范措施。
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应严格落实“定人、定岗、定责”的岗位责任制。每台打桩设备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指挥员和两名辅助工人,明确分工,协同作业。指挥员负责统一调度,确保吊装和打桩过程中的信号清晰、动作协调;辅助工人负责钢板桩的扶正、定位及锁口清理等工作,防止因错位或异物卡阻导致桩体变形或断裂。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反光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高空作业时还需系挂安全带。
施工过程中,劳务管理人员需加强现场巡查与过程监督。每日开工前应检查设备运行状态、钢丝绳磨损情况、吊具完好性以及钢板桩外观质量,杜绝使用弯曲、锈蚀严重或锁口破损的桩体。打桩时应控制锤击频率和力度,避免因过度锤击造成桩头破裂或周边土体扰动。同时,监测人员应实时观测钢板桩的垂直度和轴线偏移,偏差不得超过规范允许值(一般垂直度偏差≤1.5%)。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也是劳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期间产生的油污、废弃焊接材料、包装物等应及时清理,分类存放至指定垃圾箱,防止污染土壤和水体。夜间施工应控制噪音排放,尽量避免在居民区附近进行高强度打桩作业。对于临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区域,应设置监测点,安排专人观察沉降和位移变化,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此外,应急管理机制不可忽视。项目部应制定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的专项应急预案,涵盖机械故障、桩体倾斜、突发塌方等情况的处置流程。所有劳务人员应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救援电话,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现场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急救箱、应急照明等设施,并确保通讯畅通。
最后,项目竣工后,劳务队伍需配合完成钢板桩的拔除、清运及场地恢复工作。拔桩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振动幅度,防止对周边结构造成影响。所有钢板桩应按编号归类堆放,便于后续周转使用。劳务结算应依据实际完成工程量和质量验收结果进行,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6米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劳务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严格的人员准入、系统的培训交底、规范的现场操作、持续的过程监控和完善的应急保障,全面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